|
公司基本資料信息
注意:發布人未在本站注冊,建議優先選擇VIP會員 |
個人劑量監測是什么?
用輻射工作人員個人佩帶的劑量計進行的測量或對其體內及排泄物中性核素種類和活度所作的測量,以及對測量結果進行的分析和解釋。監測的主要目的是對主要受照射的或組織所接受的平均當量劑量或有效劑量做出估算,進而限制工作人員個人接受的劑量,并且證明工作人員接受的劑量是符合有關的。附加目的是提供工作人員所受劑量趨勢和工作場所條件以及有關事故照射的資料。
什么人需要接受個人劑量監測?
醫院按照《工作人員職業健康管理辦法》和國家有關標準、規范的要求,安排醫院的工作人員接受個人劑量監測,并遵守下列規定:
(一)個人劑量計由科主任專管,負責發放和收集;
(二)外照射個人劑量監測周期一般為30天,長不應超過90天;
(三)建立并終生保存個人劑量監測檔案;
(四)允許工作人員查閱、復印本人的個人劑量監測檔案。
其它工業、農業、科研等活動中需接觸射線照射的人員,如站、工業探傷、核儀表、輻照加工、集裝箱檢查系統工作人員等。
歷史背景:
自1895年德國科學家倫琴發現X射線起,人類對核技術的研究應用不斷深入,逐漸發展至醫學領域fs性診斷和fs性zl學科就此誕生。從開始的Xg機,CT機,到現在的直線jsq、ECT、PET-CT、核素zlyw、質子、重粒子jsq等,無不給人類醫學帶來了革命性的進步。但從另一方面來講,核技術本身也是一把雙刃劍。he輻射能量沉積于人體內,到達一定程度后,會引起人體生物活性分子的電離和激發,從而導致體內核酸、蛋白質和酶類等的分子結構改變和生物活性的喪失,從而引發一系列的fs性損傷。
放射工作人員個人劑量監測
1、項目介紹
根據《放射工作人員職業健康管理辦法》和相關標準要求,對放射工作人員進行個人劑量檢測,以便了解放射工作人員年受照劑量,為職業病診斷和衛生行政部門監督檢測提供技術依據。
2、服務范圍
承擔放射工作人員X、γ射線個人劑量檢測。
3、服務流程
接受委托→簽訂合同→配送劑量計→佩戴劑量計→回收劑量計→檢測分析→出具報告
4、報告時間
回收個人劑量計后,10個工作日內出具檢測報告。
5、保密承諾
評價報告僅提供給委托方和衛生主管部門,未經委托方同意不向其他任何第三方披露,也不作為宣傳材料。
6、服務依據
(1)《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zx令,第52號,(2011)
(2)《放射診療管理規定》 wsb令,第46號,(2006)
(3)《放射工作人員職業健康管理辦法》wsb令,第55號,(2007)
7、檢測標準
(1)《電離輻射防護與輻射源安全基本標準》(GB18871-2002)
(2)《職業性外照射個人監測規范》(GBZ128-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