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司基本資料信息
注意:發布人未在本站注冊,建議優先選擇VIP會員 |
好動的孩子如何管教?尊重孩子哭的權利。把過多的精力引導起來。對于這類活動力過多的兒童要進行正面的引導,使他們的過多的精力能發揮出來。家長和老師要組織他們多參加多種體育活動,如跑步、打球、爬山、跳遠等,如有條件,應安排他們做一些室外內活動,使他們過多的精力能釋放出來。但是,在安排他們進行活動時,應注意安全,避免危險。
我們一定要知道孩子的行為背后其實是另有隱情的,如果只盯著孩子的這個癥狀,就是他的行為,你永遠也幫不了你的孩子。我給大家舉個簡單的小例子:一個家長說他的孩子上幼兒園上的好好的,忽然有一天不去了,然后回家以后跟媽媽說“媽媽,我再也不去幼兒園了”這位媽媽就很著急,就跟孩子做思想工作,做了兩個多小時,越做這個孩子越崩潰,實在崩潰的不行了,這個家長才給我發信息“老師,我該怎么引導他,明天才能去上這個幼兒園”。頭疼醫頭,腳疼醫腳,希望家長學點兒東西,看事物的時候,看孩子行為的時候,能用去看看到孩子行為背后的想法、情緒和價值感。
頭疼醫頭,腳疼醫腳,希望家長學點兒東西,看事物的時候,看孩子行為的時候,能用眼去看看到孩子行為背后的想法、情緒和價值感。家長/老師在面對孩子的問題行為時,在給予自由和過度管理之間搖擺不定,而實際上自由與管理并不沖突。很多的家長認為,當孩子有不良行為的時候,語言的批評攻擊或打罵是在幫助孩子,這是一個非常大的錯誤。我曾經遇到很多的家長特別是爸爸來分享育兒理念。
孩子在發育和發展的路上,很多表現都是正常合理的,而非總是問題。家長/老師如果矯枉過正、只堵不疏,反而會引發更多真正的問題。孩子喜歡發脾氣哭鬧,這個叫癥狀,就是他發燒的表現,你不能給它只吃藥,告訴他你別哭了你別鬧了一點兒用都沒有,所以這個時候我們要分析孩子哭鬧這一種表現背后有多少可能性。如果孩子還不大懂得用語言說出這些感受,父母也可以幫助孩子形容,例如“我知道跟朋友說再見是很難過的事”,讓他學會怎么表達和承認自己的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