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司基本資料信息
注意:發布人未在本站注冊,建議優先選擇VIP會員 |
煉油廠汽柴油的生產方法
我國現在使用的汽、柴油,都是從石油中提煉出來的,未經煉制的石油,
通常稱為原-油,用原-油煉制汽柴油要經過以下基本過程:
1、先將原-油脫鹽脫水,然后進行常壓蒸餾,分割出適宜作為汽、柴油的
餾分,這種餾叫做直餾餾分,如、常一、常二線柴油等。
2、再以煉制過程中產生的常、減壓重油等為原料,用熱裂化、催化裂化、
加氫裂化和延遲焦化等二次加工方法,將高沸點餾份裂解為適宜作燃料的
低分子烴,經過分餾得到汽、柴油的熱裂化,催化裂化和焦化組份。如果
生產高辛烷值,還需要采用催化重整和化等方法,制得重整
組份和輕化油。
3、將直餾餾份油和二次加工方法得到的餾分油分別進行電化學精制、加
氫精制、脫硫醇和脫蠟,除去其中的有害物質,提高油品質量。
4、后根據不同牌號汽、柴油的質量要求,以上述各種餾份油為組份,
按所需的比例并加入適量的各種添加劑進行調和,即得到質量符合國家標
準的汽、柴油。
胺類
其代表的是N-。據資料介紹,胺類化合物作為抗爆劑的研究在國外七十年代初
已開始,國外商品名稱為MmA,沒有推廣的原因就是因為胺基中N含量問題,在國外有研究
表明,要控制汽車尾氣排放中NOX量,就要控制中胺類化合物不大于17g/L,而在此范
圍內,胺類化合物一般所能提高辛烷值的范圍為1.2~2個單位。所以減少抗爆劑中胺類化合
物的含量,使其在環保范圍內發揮的效能,是該類抗爆劑能否推廣使用的一個難點。
所以,世界各國都在加緊對抗爆劑的研究,無公害抗爆劑是今后發展的方向。
燃料油中的硫主要有兩種存在形式:而不通常能與金屬直接發生反應的硫化物稱為―活性硫,
包括單質硫、和硫醇與金屬直接發生反應的硫化物稱為―非活性硫,包括硫醚、二硫
化物、吩等。對于餾分而言,含硫烴類以硫醇、硫化物和單環吩為主,其主要來源
于催化裂化(簡稱FCC)。因此,要使符合低硫的指標必須對FCC原料進行預
處理或對FCC產品進行后處理。而柴油餾分中的含硫烴類有硫醇、硫化物、吩、苯并
吩和二苯并吩等,其中二苯并吩的4,6位存在時,由于的位阻作用而使脫硫非
常困難,而且隨著石油餾分沸點的升高,含硫化合物的結構也越來越復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