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司基本資料信息
注意:發布人未在本站注冊,建議優先選擇VIP會員 |
三、灰塑修補工藝流程:雖然灰塑工藝在選材和用材方面已經考慮到了潛在的受損問題,但是長期受日曬雨淋,仍然會出現褪色、灰層剝落、爆裂等自然損害的情況,因此需要及時保護和修補。
1、清洗灰塑。用清水刷洗灰塑,將表皮的浮灰污垢洗祛。
灰塑是廣東傳統建筑特有的室外裝飾藝術。它以石灰為主要材料,拌上稻草或草紙,經反復錘煉,制成草根灰、紙根灰,并以瓦筒、銅線為支撐物,在施工現場塑造,待干后再涂上礦物顏料而成。
集中了嶺南古建筑藝術的精華,被譽為“桂殿蘭宮”。同時,整座廟宇造型各異,有方形、八角形,也有覆盆狀的。柱子有石柱、木柱,柱的截面有方形、八角形、圓形,也有轉角柱。 仁威廟中的木雕、石雕、磚雕都各有特色,工藝亦十分精湛。作品大多取材于歷史故事、戲劇小說、民間傳說、吉祥圖案等等,其布局從容、巧妙。陶塑、灰塑工細勁秀,具有濃郁的嶺南地方特色和風格,仿如陳家祠,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廟內還有碑記多塊。
三顧茅廬、夜讀春秋、仿水鏡、收關平、臥牛山五組三國故事,連景穿插其間的裝飾手法,從而使花脊表現出錯落有序,產生極為豐富的韻律美,組成一幅有條不紊的立體畫面,層次分明,光彩奪目,場面宏偉。西山廟的陶塑瓦脊原是由康熙年間順德籍陶藝家文如璧開創、文逸安堂制造的,文逸安堂主要以生產精巧絕倫的園林建筑陶器、陶塑瓦脊聞名遐邇。屋頂正脊和兩側山墻頂的瓦飾陶塑人物、脊飾亭臺樓閣和舞臺戲曲人物都是清代廣東佛山石灣文如壁店燒制。現在西山廟山門上瓦脊是石灣美術陶瓷廠新制的。
崔氏大宗祠
崔氏大宗祠位于佛山市南海區沙頭鎮,為明代建筑。
該祠又名五鳳樓、山南祠。建于明嘉靖四年(1525年),清光緒年間重修,1985年南海縣zheng府撥款維修。現僅存前進、牌坊及廂房。前殿為牌樓式,抬梁木構架,蓮花托斗拱建筑,每層檐脊有灰塑彩鳳,梁架上下雕花鳥和故事人物的立體圖案,生動精巧;石牌坊為四柱三間樓式建筑,正面刻“山南世家”,前面刻“纘服揚休”,頂飾蓮花托灰塑,抱鼓石是西樵山粗面巖石制作,雕花鳥、竹木圖案。補的草根灰不能太厚,因為它又濕又軟,過厚則不易定型而且容易落灰,甚至將上一次補的灰都拉扯脫落。
2002年7月廣東省公布為wen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