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司基本資料信息
注意:發布人未在本站注冊,建議優先選擇VIP會員 |
其實辣椒正常生長所需的土壤全鹽濃度為2000-3000毫克/千克,超過6500毫克/千克根系會出現反滲透而干枯,產量自然會下降。
建議:①種過3年以上的大棚,牛糞的畝用量可控制在2500千克以內,化學肥料減50%左右。
②全鹽濃度大的地塊重施農家肥、有機肥、腐殖酸肥和EM菌肥,提高土壤碳/氮比,松土透氣,解鹽降肥害。
③補充鉀、鈣、硼、鋅等大中微量營養,平衡土壤營養,為降低投入、連年持續高產創造條件。
據測定,每平方米栽4株辣椒,其植株營養消耗的光合產物占50%,果實可得50%;如果每平方米栽8株,其營養消耗的光合產物占70%-80%,果實只能占20%-30%。密植反而產量低,植株還會因爭陽光而向上陡長,通風不良又易染各種真菌、細菌害。
建議:為了充分利用空間,可采取前期密植、中期疏株、后期疏枝的方法管理,以葉枝不擁擠為準,從而提高總產量和總效益。
誤區7:紡錘狀吊枝
辣椒需要使用吊繩進行吊枝,以保持良好的株型。一些菜農為圖省事,一顆辣椒繩不到三根,通常一個吊繩同時拴住大小2個枝條,形成紡錘狀吊枝。
這種吊枝方式非常不利于辣椒的正常生長。一是枝葉間相互擁簇,通風透光性差,影響光合作用,不利于花果發育。二是如此吊枝,增加了整枝抹杈、打藥噴肥的難度。
建議:每一椒棵上必須增加2-3根吊繩,將已經“綁縛”在一起的枝條單獨進行吊枝為宜。注:吊枝時,動作要輕,勿折斷枝條。
誤區8:打藥勤,病害少
很多菜農在辣椒生長中后期隔2-31次藥,認為打得勤病害蔓延得慢,不勤打,就會毀秧。其實,這段時期勤打藥既干擾辣椒正常合成碳水化合物,又不利于辣椒產生,抗病能力反而下降。
建議:①將病認準,選對藥,好是選含銅、含鋅劑,既能殺菌,又能增強植株抵抗病菌侵入的能力,還能促進作物生長。
②改善生態環境,枝繁葉茂、通風不良的植株應疏葉。
③預防土傳菌,應在苗期注重用藥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