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司基本資料信息
注意:發布人未在本站注冊,建議優先選擇VIP會員 |
大體型魚
如果是釣大體型魚,比如鯉魚或是草魚,則線組要夠結實。一般來說保守估計,1.5子線,2.5的主線,在垂釣4斤及以下的魚兒是無問題的,2.0子線,3.0主線,釣6斤以下的魚無問題,3.0子線,4.0主線,釣12斤以下的魚可以承受。飛第五拍飛魚是常見的,在判斷魚不大的時候,而且也在魚竿的承受范圍之內,通常會將魚拉到距離水面10厘米岸邊兩米多的時候,就快速起竿,如果手法正確,在競技釣中,飛魚是很能提高上魚速度的。4.0子線,5.0主線,釣20-30斤基本無問題。而真要釣到30斤以上的,個人建議,5號子線,6號甚至更大的主線會比較合適。很多釣友覺得,這樣的搭配線號線徑太大了,我說過,這里考慮到一些人為因素,比如不太會遛魚或是新手朋友操作的情況。以前曾經有釣友說,0.8的子線,釣到17.8斤大鯉魚,這個我并不是不信,只是恐怕有很多因素在其中。比如魚在產卵無勁等等。要我說,如果是正常的18.7斤鯉魚,別說0.8了,恐怕2.0的線也不一定能弄得起來。
隨著大家垂釣技巧越來越高,越來越嫻熟,遛魚技巧也越來越好,那么在釣魚線組的搭配上,自然可以適當的做一些調整。在不影響垂釣拉力值的情況下,盡量選擇小號線徑的線組。
調漂
在風雨天調漂,可以使用跑鉛釣法,雖然這種方式比較極端,但是對于抗浪、抗流水還是有非常好的效果的。如果用的是帶繞線輪的海竿,同樣要將竿子仰起成70度,保持弓形,增加彈性,以避免頭節竿被拽脫。跑鉛釣法,反饋的信號都是托漂為多。當浮漂出現上頂、下頓、點動的時候我們就可以抓準時機提竿了。因為跑鉛本身就屬于比較遲鈍的釣法,所以當浮漂有一點點動作都有可能中魚。
也可把浮漂向上調,使三分之一在水里,三分之二在水面上。不論風怎么吹動,當魚兒咬鉤的時候,浮漂會突然躺平或直立起來,這個時候無需猶豫提竿即可,一般中魚無疑。
經常有不少釣友留言咨詢這樣的問題:“窩中明明有魚,就是不吃鉤,這到底是怎么回事?”
這是大多數釣魚人都碰到過的問題,特別是釣魚新手們面對此問題時往往不知所措,困惑無比。下面就給大家分享一些別人總結的經驗技巧,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啟發。
1餌料是否霧化過好
餌料霧化太好,魚誘過多,窩過大、過亂,水的能見度過差,魚兒只聞得到氣味而食不到餌。這時,應果斷地換餌,控制霧化,讓魚來之,安之,食之。2魚餌是否過腥、過香,味道是否過重
如果是這種情況,你會明顯地覺得窩中魚偏雜、亂,魚只在窩邊游動,不進窩中食餌。調整配方,重新拌餌是適宜的解決辦法。這一點尤其要提醒那些平時喜歡用麝香、羊油、阿魏等小藥的釣友,千萬注意加小藥的量。
3魚餌是否對路、適口
這種情況常見的是出現在有喂食習慣,偏口厲害的池塘中。往往這樣的釣友,從來不會去分析到底為什么切線,總是片面地去責怪客觀的東西,后走上了使用本不是臺釣所用的大力馬(PE線),更有甚者去選擇軟鋼絲線,細細分析下,大家起竿切線的真正原因:其實就是一個詞:滿竿。適宜的解決辦法是采用常喂的餌,或以常喂的餌為基本餌來調配你的釣餌。同時注意不要把餌拌得過硬、過松。過硬,適口性差,就是有個把訊號,你一提竿,整個餌原樣從魚嘴中提出。在水的阻力的作用下,餌雖然在上行的過程中化掉了,但中魚是不可能的;過松,鉤餌到底,只剩空鉤,這也是漂不動,不上魚的一個原因。4窩料是否打得過重、過厚
打窩料也是有講究的,打少了,魚不聚窩;這樣的話,不僅在水平方向上會有擴散開來的微小餌粒,還會有不斷往下飄落的粉狀物體。打多了,留在水底,特別在天氣熱的時候,隨著氣溫升高,窩料發酵,氧氣被大量消耗,窩中嚴重缺氧,魚兒大多在窩上或窩邊穿梭,不愛進窩,偶爾進窩,也不咬鉤。這種情況,在釣魚比賽的后兩場,尤其容易出現,應該引起大家注意。
5水底淤泥是否過厚
如果是塘底淤泥過厚,則應改用載鉛量大的,能稱得住餌的漂;或者減少鉛皮,把漂調到能把餌稱在淤泥之上;或者改用較輕比重的餌料,總之,要把餌團落在淤泥之上,否則,餌入淤泥,猶如石沉大海,魚想吃吃不到,自然也就不會出魚訊。窩中有魚有什么用?還有一點,冬天釣魚,要在西岸尋找釣位,因為東方的太陽光直射西岸水面,所以西岸的水溫比東、南、北三面都高,魚兒是對水溫很敏感的動物,所以它會不由自主地游過來覓食。6子線是否過粗、過硬,鉤子是否過大,鉤條是否過粗,墜子是否過重
子線過粗、過硬,跟棕絲、胡須一樣,不利于魚索餌,特別是對那些被釣過多次,刁滑的魚兒;鉤子過大,魚口小進不去;此法雖方便但新換的浮漂浸水時間不夠,需在過程中校漂,重新驗看雙餌、半水,漂露幾目,一遍重新調整釣目。鉤條過粗,魚體小吸不動;墜子重了,釣組過鈍或陷入淤泥。這些情況,魚沒法咬鉤。但只要小試就能找到問題,然后換換釣組或作些相應的調整即便OK。
7魚層是否起了變化
釣魚人一定要留心,在垂釣中魚層的變化也是常有的事。只要你腦中有這概念,就不怕。它變你變,誰怕誰;它變,你不變,當然釣不到魚。如果魚層較亂,我們還可以試試打行程。一句話就是用積極的態度,盡量使你的釣目和魚層一致,魚訊自然也就有了。
釣魚人可能都遇到過走漂的情況,也是怕出現的,風小的時候還好,風大的話,影響是比較大的,那么遇到風大走漂我們應該怎么辦呢?有什么好的對付方法呢?下面給大家分享4個方法,讓你在大風中走漂釣魚,希望能幫到大家。
1將主線的線徑進行改變
在水流并沒有特別大的時候,釣魚人可以嘗試著去更改母線的線徑。當母線的線徑比之前小了一些的時候,釣組所承受的水體流動時產生的沖擊力就會小一些。畢竟魚線細的時候,截面就比較小。
截面小的時候,水流對它的干擾力度就會有所降低。這樣一來,水體流動時所產生的沖擊力就會變弱,走漂現象出現的幾率就會變小。這種方法,運用起來是比較簡單的。只不過當水流變大的時候,這種方法就不適用了。2試著增加釣目
如果水流比較小,魚漂在水中升降的速度也比較慢,釣魚人不妨在將調目固定下來以后,試著增加釣目。這樣一來,整個線組的穩定性都會有所提高。與此同時,線組會變得比以前稍微遲鈍一些。我們都知道,線組遲鈍以后,水流對走漂的影響是會有一定程度的降低的。揚桿也成功的刺中魚了,但是要么快速脫鉤要么就在溜魚的時候脫鉤跑魚。
3可以讓魚漂的調目變大
釣組的剩余的浮力提升上去的話,可以通過增加調目的方式來實現。這樣做了以后,水流對魚漂的干擾就會有所減小。那么慢慢往下沉去的鉤餌就會在剩余浮力的推動下有了和水流影響相抗衡的能力。這樣一來,魚漂的尖部就可以待在水面上更長時間了,魚訊傳遞到釣魚人眼前的幾率也就更大了。大家都知道,夏天的水是渾黃色,而冬天的水是很清的,這說明冬天水的堿度小于夏天,是水中的堿度與溫度的改變而改變了魚兒的食性。4在障礙物中釣魚
有些時候風的出現也是會讓魚漂出現和走水類似的形態的。這些和走水類似的但并不是走水的情況,我們稱之為假走水。這種情況,多發生在拋鉤釣魚的時候。當釣魚人將竿子拋投出去之后,魚漂在到達相應位置后會在風的推動下朝著風兒的去向漂移。
有的時候魚漂移動了一段距離后,魚漂有可能就此停住了;因為如果竿稍入水太深的話,很容易給作釣帶來一系列的麻煩:1、特別容易拖延刺魚的時間。也有可能并不停止,會在釣魚人提竿的時候出現在鉤上。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很多時候是因為水底存在著一些障礙物,也可能是水底有不少的凹坑。當走水的魚漂把魚鉤帶到這個地方之后,腦線被那些障礙物或者凹坑給限制住了。這個時候,就算漂是走著的,鉤也已經動不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