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分鐘前 重慶旋轉設備減振器廠家詢問報價 泰安國瑞絞龍[泰安國瑞環保94f10dd]內容:主要是通過提供運動的阻力,耗減運動的能量。相比之下,傳統抗震技術注重于“抗”,建筑基礎與地基牢固聯結在一起,時會引起上部結構一起發生運動。此時上部結構就像電路上的放大器,對地面運動的作用力進行慣性放大(一般建筑物可放大2~5倍),其所承受的作用破壞力比地面還要大。減隔震技術從“抗”發展到“減”和“隔”,即不與硬碰硬,當來臨時,減隔震裝置承受和抵消強烈的位移動力。此時,上部結構反應相當于不隔震情況下的10%~70%,破壞力明顯降低。

減隔震技術發端于19世紀,興起于20世紀六七十年代,先后在新西蘭、意大利、美國、日本和中國推廣使用,并在實踐中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效果。1994年美國加州北嶺中,距震中36公里的南加州大學醫院由于采用了隔震設計,房屋主體結構、非結構構件和室內設施完好無損,保障了作為應急救護中心的功能。該州的另外7家醫院采用傳統抗震設計建造,在中都不同程度受到損壞,喪失了正常使用功能。

根據隔震形式的不同,建筑隔震技術分為基礎隔震和懸掛隔震?;A隔震就是在建筑物或構筑物的基底設置隔震裝置?;A隔震概念早是由日本學者河合浩藏于1881年提出的。主要有以下幾種方式:①橡膠支座。它是由多層橡膠和鋼板相互疊加而成,在施加豎向荷載時,由于橡膠受到鋼板的約束,不會產生很大的橫向變形,即具有很強的抗壓能力;水平方向有很大的變形能力,在作用下,

傳統抗震技術通過增強結構強度來抵抗,同時允許結構構件在時進入非彈性狀態,具有一定的延性,以某些特定結構本身的損壞為代價消耗能量,減輕反應。由于結構構件在中的不斷損傷,累計到一定程度還會引起房屋倒塌,不能保證房屋在超大下的安全,即使房屋沒有倒塌,房屋也很難在震后修復,造成的經濟損失較大。與傳統的抗震技術相比,建筑隔震技術的抗震效果更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