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司基本資料信息
注意:發布人未在本站注冊,建議優先選擇VIP會員 |
|||||||||||||||||||||

其工作原理是:當含塵氣體由總進氣管進入筒體。筒體內部是一個圓形筒體,水從除塵塔上部注水槽進入筒內,使整個圓筒內壁形成一層水膜從上而下流動,煙氣由筒體下部切向進入,在筒體內旋轉上升

含塵氣體在離心力作用下始終與筒體內壁面的水膜發生摩擦,這樣含塵氣體被水膜濕潤,塵粒隨水流到除塵器底部,從溢流孔排走,在筒體底部封底并設有水封槽以防止煙氣從底部漏出,有清理孔便于進行筒體底部清理。

除塵后廢水由底部溢流孔排出進入沉淀池,沉淀中和,循環使用。凈化后的氣體經引風機排入煙囪,完成整個工作過程。


(2)除塵器供水系統、風管、沉淀池等附屬設施應在安裝施工時要統籌設計、統籌規劃、統籌實施。
(3)進出口煙道尺寸應根據我公司提供設備的法蘭尺寸制作連接。

(4)筒體連接處采用輝綠巖水玻璃膠泥,按配方配制。
(5)溢流槽部位是關鍵部位,必須安裝準確。確保在筒體內部溢水均勻,以形成水膜,筒體外部無漏水。
(6)系統安裝好后要系統的復查一遍,進行各處的工藝檢查。



截至2011年,火電行業煙氣脫硝合同容量2.51億千瓦,累計投運容量0.97億千瓦,國產催化劑生產能力約15萬立方米。現在,越來越多的脫硝廠家擁有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脫硝行業逐步走向成熟。可根據爐窯煤種變化,適當調節pH值、液氣比等因素,以保證設計脫硫率的實現。截至2012年底,全國發電裝機容量達到11.45億千瓦,同比增長7.8%,其中,火電8.19億千瓦(含煤電7.58億千瓦、氣電0.38億千瓦),占全部裝機容量的71.5%[1]。
指從煙道氣或其他工業廢氣中除去硫氧化物(SO2和SO3)。

脫硫工藝主要分為濕法和(半)干法兩類。
濕法以石灰石-石膏法應用普遍,也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采用氧化鎂、氨水、純堿、強堿等作為吸收劑。
干法吸收劑應用比較多的是熟石灰粉(或從生石灰消化)。


脫硫塔內所有部件能夠承受大入口氣流及高進口煙氣溫度的沖擊,高溫煙氣不會對任何系統和設備造成損害。
脫硫塔內襯花崗巖適合工藝過程的特性,并且能承受煙氣飛灰和脫硫工藝固體懸浮物的磨損。

花崗石材料耐酸、耐溫性能良好,耐酸率>98.5%(按GB8488-87測定)

清灰控制方式一般采用定時法,也可采用定阻法。所謂定阻法就是控制濾袋內外側的壓差,當收塵器的差壓值達到設定值時(一般為1470Pa),即由差壓變送器發出信號,通過電氣控制裝置,即按即定程序進行逐室清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