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司基本資料信息
注意:發布人未在本站注冊,建議優先選擇VIP會員 |
自來水等飲用水在我國目前普遍使用氯劑消毒。而使用氯法有嚴重的二次污染問題存在。用氯消毒后的自來水中會產生鹵代有機物(lv仿、lv胺等),經動物實驗證明有致癌危險。根據實踐經驗,臭氧發生濃度高于8mg/L時容易達到溶解度要求。況且氯消毒易受溫度和PH值影響。余氯還會影響飲用水的口感,特別對于飲料用水,余氯會使碳酸飲料等飲料制品產生氯的臭味,并使飲料中的色素發生氧化,影響產品質量。
采用紫外消毒時,不同的對像菌致死所需的照射能量差異較大,另一方面原水水質對紫外殺菌效果也有影響,紫外線因在水中的穿透能力有限而難以達到理想效果。而且紫外消毒不能像余氯那樣維持消毒效果
自1902年在德國帕德博恩建立了第YI大規模水廠以來,世界上已有數千個臭氧水廠,在歐洲已達到普及的程度,美國、加拿大、日本等國家都在大力發展臭氧處理飲用水工程。1980年加拿大蒙特利爾建成世界zui大的臭氧水處理廠,日供水量230萬噸,臭氧用量300kg/h。可能根據處理的目標和水質的不同,有的污水處理過程并不是包含上述所有過程。zui新資料介紹,臭氧發生器單產量已達300kg O3/h,足夠一個中等城市飲用水廠消毒使用。
我國由于經濟發展水平限制,自來水廠應用臭氧消毒工藝比較少,北京、上海、撫順等地在20世紀80年代建立了幾個水廠,以北京田村水廠規模zui大,臭氧裝機總量15 kg/h,1997年昆明建成我國zui大的臭氧水廠,臭氧裝機總量33 kg/h,對提高供水質量發揮了重要作用。我國一些大型企業自供水采用臭氧消毒工藝比較積極,如大慶、勝利油田、燕山石化等臭氧水廠都在運行。臭氧化產生微絮凝的可能機理是[9]:增加水中含氧官能團有機物(如羧酸等)而使其與金屬鹽水解產物、鈣鹽等形成聚合體,降低無機顆粒表面NOM的靜電作用,引起溶解有機物的聚合作用而形成具吸附架橋能力的聚合電解質,使穩定性高的藻類脫穩、產生共沉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