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司基本資料信息
注意:發布人未在本站注冊,建議優先選擇VIP會員 |
道岔安裝成功后,應該立刻進行調試工作,以便測試道岔是否能發揮出預想中的功能。道岔調試可分成兩個步驟,先根據水平方向來調整軌距,保證各數值之間誤差不超過1mm;模板結束后需要進行二次軌距檢查,同樣保證道岔安裝誤差不超過1mm。
道岔組裝,需要按照道岔設計圖標注位置,安裝道岔調高墊板和彈性基板; 然后分別對道岔的岔尖、岔心安裝道岔彈條扣件。扣件安裝完畢即可進行道岔的組裝,組裝過程中還需對岔枕間距進行一次復測,不合格的須進行整改工作。
按照道岔結構,由前向后,分別是轉轍,導曲,轍叉部及附帶曲線常見病害的原因。
浮放道岔
轉轍部軌距和尖軌密貼狀態不良占轉轍部病害的比例較大,病害原因分析判斷和調整矯正方法過程也非常繁瑣復雜,同時還須電務配合,如整治方法和作業程序不對,往往整治效果不佳,引起轉轍部軌距不良的主要原因是基本軌及尖軌框架尺寸不良。轉轍部由兩組框架組成,
道岔的結構復雜,道岔的構造要比普通的線路復雜的多,因為道岔是由鋼軌、軌枕、扣件以及各種連接零件組成。此外道岔中還有一個與電務作業相關的轉換設備,整體可以看成一個機電結合的設備,因而道岔比普通線路復雜的多。
道岔的使用壽命短,由于道岔特殊而復雜的結構,相對于軌道的其他設備,道岔所承受的作用力大,很容易造成鋼軌的磨耗與掉塊,甚至出現過有一組道岔在上道一個星期后就不能使用的情況。
長岔枕中部低洼,造成導曲線反高,內直股鋼軌水平低,轍叉心沉落。兩內股鋼軌逐漸移向岔枕中部,兩內股鋼軌靠的越近,岔枕越長,其中部低洼越顯著。因為荷載向岔枕中部集中,道床的變形積累比兩端快,尤其兩端受到支承的梁,加之岔枕埋于道床內,底部的濕度比上部的濕度大得多,本身就存在著使岔枕彎曲的收縮應力,致使岔枕中部低洼,造成導曲線反高,內直股鋼軌水平低,轍叉心沉落和岔枕中間兩股水平低等病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