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司基本資料信息
注意:發布人未在本站注冊,建議優先選擇VIP會員 |
中庸是大道,所以生活中很多地方都能體現出中庸。
很多朋友見過這種三車道,那請問——你在哪條路上?
居中而用,肯定是中間。
有比你慢的,你可以從左側加速超他一下。
車出了狀況,你可以去右邊避讓一下。
在中間,你能根據情況加速或減速,有左右兩種選擇,這樣才有反應的時間以及緩沖的余地呀。
換成籃球不也是如此么?
你能力更強,更適合當老大。隊長你來做,我給你輔助。
你能力不行,我就暫時頂上去。隊長我來,你做精神。
隊友沒找到進攻手感,我多攻一攻,帶帶你們節奏。
都找到比賽感覺了,我多傳傳球,盡可能讓你們發揮。
我狀態不好,就做多防守,干點苦力活。
我小宇宙正盛,那就當仁不讓,承擔重任。
只要我始終保持中正的位置,那就可以隨時切換“版本”,根據需要而“用”嘛。
為什么很多時候,年長的人說年輕人想問題片面呢?我知道很多年輕的朋友不想承認這點,也覺得自己講的道理沒錯。
其實,年輕人想問題的方式和方向未必有錯,但你們經歷的事情太少。而這,起著決定性的關鍵——OK,我后再打一個比喻。
假設你15歲,你的全部閱歷可能跟網球或棒球一般大小。
假設你20歲,你的經歷或許就像足球或排球一樣大了。
等你25歲的時候,你的經歷可能比籃球還要大上兩倍。
然而等你到35歲的時候,用你瑜伽球大小的閱歷再回頭衡量你之前想過的全部問題——嗯?
你往前看,往后看,往左看,往右看,往上看,往下看,你能看多遠呢?棒球,充其量5厘米,足球10厘米,籃球15厘米,可一個號的瑜伽球——50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