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司基本資料信息
注意:發布人未在本站注冊,建議優先選擇VIP會員 |
然而,國外的農業科技公司和政府對智慧農業的重視高于我國,另外在技術應用等都超過同時代的中國。一些起步較早的國家,政策支持、科技研發、科技應用方面都早已大規模展開并快速發展。
以日本為例,早在2004年,農業物聯網被列入日本政府計劃。當時日本總務省提供U-Japan計劃,其核心是力求實現人與人、物與物、人與物之間相連,在未來形成一個人或物均可互聯、無處不在的網絡社會,其中就包括了農業物聯網技術。派出200余人次到20多個國家進行學習、考察、學術交流和合作研究。此外,日本智慧農業還以農業物聯網為信息主體源,普及農用機器人,預計2020年農用機器人的市場規模將達到50億日元。
因此,針對土地進行規模化管理,再用“科技手段”和“精耕細作管理”逐步實現農業科技化。和政府或者合作社合作,是因為這類群體信息化程度相對較高,又和中小農戶關系密切,只要教會了他們,就教會了一整片區域的農戶。結合測土配方技術,根據作物生長期的需肥規律、土壤供肥性能,精準施肥,終提高肥料利用率,提高作物產量,改善土壤中有機質含量,達到改善土壤的作用。對農田統一管理又為智慧農業設施建設打下基礎,以便于大規模地實現農業科技化。
但,未來還得靠和商業模式的重構。
-04-
反思:、商業模式、格局都不能少
外部環境固然重要,但智慧農業的本上依然存在、商業模式、根據等問題。價值、未來才是智慧農業必須思考的重點,但現狀不得不引發我們思考。
發展智慧農業在國家層面已經成為一項重要工作。去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大力發展數字農業,實施智慧農業林業水利工程,推進物聯網試驗和遙感技術應用。今年中央一號文件則提出實施包括智慧農業在內的農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行動。
業內人士預計,這些明確的政策信號將對智慧農業各領域的發展起到極大推動作用。
“我國農業在經歷了以人力和畜力為主的傳統農業后,隨著農業信息化和農業機械化的快速發展,正大步邁入智慧農業的新時代。”中國工1程院院士、國家農業信息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趙春江說。截至2016年3月,中國農業科學院柑桔研究所有在職職工216人。他在“2019智慧農業青年學術研討會”上提到,今后智慧農業的重點發展任務將集中在研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農業傳感器、發展大載荷農業無人機植保系統、研制智能拖拉機、研發農業機器人、解決農業大數據源問題、發展農業人工智能等方面。
1.農業智能監控系統:
農業物聯網系統可通過采集種植溫室大棚內的空氣溫濕度、土壤溫濕度、光照強度等環境參數,并與預設值自動比較,當比較結果存在明顯差異時,則自動開啟相關設備,使環境維持在預設的標準范圍內。
2.農業視頻監控系統:
隨時隨地遠程查看農作物生長情況、各園藝設備的運行狀態、生產情況。管理人員可以遠程輕松監控、管理作業生產,大大減輕工作負擔。視頻監控也為后期農產品溯源提供查看的畫面依據。
3.溫室大棚遠程測、管理系統:
手機遠程控制是農業物聯網控制系統的另一方便、便捷控制方式,通過手機客戶端,遠程查看設施環境數據和設備運行情況,并且對數據進行分析比較,然后實現手動點擊控制,方便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