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司基本資料信息
注意:發布人未在本站注冊,建議優先選擇VIP會員 |
像控點的布設方案
像控點的布設方案有全野外布點和稀疏布點兩種。
全野外布點
全野外布點是指攝影測量測圖過程中所需要的控制點全部由外業測定的布點方案。
攝影測量對于不同成圖方法所需像控點類型、數量及分布位置是各不相同的,現將全野外布點方案介紹如下。
(!)用于像片糾正的布點方案
在地面平坦或起伏不大的丘陵地區,用航攝像片制作像片平面圖或者在像片上要把依照影像描繪的地物、地貌投影轉繪到地形圖上都要進行像片糾正或投影轉繪。
像片糾正需要的控制點原則上只要獲取平面位置,這些點可以按隔片糾正布點或每片糾正布點的方案布設。
隔片糾正布點是在隔號像片的測繪面積四角各布設一個像片平面點。所謂像片的測繪面積是指每張像片上實際使用的測圖范圍。每片糾正布點是在高差較大、采用隔片糾正會使投影差超出允許規定而采用的布點方法。這種布點方法能縮小每次投影糾正的面積,像片上四個平面點的布點方式。當需要分帶糾正和分帶投影轉繪時則應將四個平面控制點改為平高點。
像控點位置的標定
根據攝影測量內業測圖的需要,像控點選定之后,像片上要準確標示出它的位置。常采用的方法是用細針在像控點的影像上刺一小孔,小孔中心表示該點在像片的位置。像片控制點的刺孔不得超過 !,并且要刺穿透高,不允許有雙孔出現。刺點時要將像片影像與地物形狀仔細對照辨認,為了保證刺出的點位準確無誤,點位在現場刺出后另一人要到實地檢查核對。刺出的像控點要整飾注記,在像控點背面繪制刺點略圖和加注對刺點位置的文字說明。像這樣用人工刺點標定像控點位置的方法,刺點誤差將會成為內業測圖像點坐標偶然誤差的主要來源,其數值要遠遠大于像點坐標的系統誤差。隨著攝影技術的發展,攝影機的分解力、航測內業儀器的量測精度以及攝影處理技術都有了很大提高,為了充分發揮攝影測量觀測值的內在精度,像控點的刺點問題在國內外得到了充分的注意,許多國家基本廢除了人工刺點的傳統方法,對野外像控點采用標志化點,即在攝影前在野外像控點上布設地面標志并進行坐標聯測。布設地面標志可以提高外業控制點的刺點精度,從而使小比例尺像片進行大比例尺航測成圖變成為現實。
調繪像片的準備
調繪像片的準備包括像片的準備和調繪面積的劃分。調繪像片應該選擇影像清晰與成圖比例尺相似的像片。為了便于像片的著墨和整
飾,調繪前用橡皮在像片上來回擦拭,可以去掉像片光澤增大吸附墨水的能力。像片調繪要選用測區隔號像片,作業時除線性地物外,一般按像片順序逐片調繪完成。
各張像片劃分的調繪面積要保證測區調繪面積不出現漏洞和重疊。劃分面積的線條應選在航向和旁向中線旁邊,平坦地區可畫成直線與折線,對于丘陵與山地,像片東南邊畫成直線或折線,西北兩邊由鄰邊立體轉繪。此外,調繪面積線要偏離像片邊緣以上,要盡量避免分割居民地和重要地物。
開發信息資源,發展信息技術,實現國民經濟信息化是新世紀信息社會的首要任務。要實現地球信息的這一全過程,必須將遙感應用、地理信息系統、計算機輔助設計制圖、多媒體與虛擬現實及互聯信息網絡和多維可視化技術等融合集成科學體系,以形成對信息流、物流、能流、進行時間、空間的綜合分析和全息數字化制圖。
現代地圖研制中,空間動態分析、多維乃至高維可視化、多媒體網絡制圖等都是重要的內容。目前,不少 !"# 的數據模型大多是二維,且往往是非時態的,因此,很難滿足動態分析之類的應用要求。所以,面向對象數據模型研究,構建時間維與空間維一體化、空間數據與屬性數據一體化和矢量與柵格數據一體化的數據管理系統,是當前系統集成、數據融合共享關注的共性問題。
可以相信,諸如面向對象及高維數據模型等的開發,會極大地增強地球信息的融合和動態分析的功能,形成為全數字自動化制圖系統。新世紀,地球科學信息化的發展、地球信息的科學體系融合集成,也將成為開拓數字地球的重要平臺。誠然,地球信息的嶄新科學技術體系和地學信息圖譜的研究,勢必會推動現代的圖學的飛躍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