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司基本資料信息
|
在傳統A2/O脫氮除磷系統中,碳源主要消耗在磷的釋放、反硝化和異養細菌的正常代謝等方面。磷釋放速率和反硝化速率與進水碳源中易降解部分的含量有很大關系。一般情況下,脫氮除磷應同時完成,碳氮比(bod5/ρ (TN)) >4 ~ 5,碳磷比(bod5/ρ (TP)) >20 ~ 30。
當碳源含量低于此時時,由于前厭氧區的PAOs吸收進水中的揮發性脂肪酸(VfA)和醇類等易降解發酵產物,完成細胞內PHAs的合成,后續缺氧區沒有足夠的碳源來抑制脫氮潛力的充分發揮,降低系統對總氮的去除效率。
與點進料倒置A2/O工藝相比,JHB(也稱為A2/O工藝)和UCT工藝初設計用于解決* *鹽和溶解氧的殘留干擾,通過改變外部回流點來釋放磷。
JHB工藝脫氮主要發生在污泥脫氮區和缺氧區,兩者的脫氮量相當。污泥反硝化區的設置改變了氮在各功能區的分布比例,使厭氧區更好地關注磷的釋放。
與倒置A2/O工藝一樣,對于低碳氮比進水,JHB工藝污泥脫氮區的設置可能會導致后續功能區碳源不足,因此也有必要采用分流點進水。
厭氧區和缺氧區的接觸區相當于第二選擇池,可以有效控制絲狀菌的異常生長,防止污泥膨脹。此外,因為返回的污泥返回反應器進行脫氮,所以為PAOs厭氧釋放磷創造了良好的“抑制”環境。
缺氧區與好氧區之間的混合區相當于一個“移動單元”,通過曝氣系統的開啟和關閉,可以靈活控制前好氧區和后缺氧區的氧化還原電位,也可以在低碳氮條件下誘導反硝化聚氧乙烯成為優勢菌群,從而實現同步脫氮除磷,實現“一碳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