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司基本資料信息
|
設備改造首先對生產線上不適用于四切分軋制的一系列設備進行了改造:
(1)水冷線改造原有水冷線適用于(I)14~(I)40mm規格的單線軋制,及(I)12~(I)14mm規格的雙線軋制,但對四切分軋制不適用。為.此建成一條全新水冷線,可滿足各種規格單、雙、4線使用。
(2)四切分活套器原有活套僅滿足單線通過,不能滿足切分后4線分隔并分別進入17、18 機架的要求。根據孔型布置情況,重新設計制作了滿足16~17 機架和17~18機架之間的四切分活套。
(3)導衛備件的制作四切分孔型系統與舊孔型系統相比,從7‘機架之后有很大變化,需重新設計制作導衛備件。
(4)四切分導槽制作重新設計制作了精軋機至水冷線至3。鉻鎳鉬合金導衛板滿足了連軋生產的需要,同時鉻鎳鉬合金鋼機械加工性和成本優于高合金鋼。飛剪段的導槽,以滿足切分后4線通過。3.2料形四切分軋制對料形的變化很敏感,各機架料形的變化都會反映到成品尺寸上,特別是中軋進入精軋的料形若不能滿足要求,則切分后4條料的尺寸即不一致,易產生廢品。而且切分的規格越小,切分的條數越多,影響越明顯。因此在生產中必須保證四切分料形,及時調整因孔型磨損而造成的料形尺寸變化,否則就難以保證生產的穩定、鋼材的質量。初期進行四切分軋制堆鋼故頻繁,于是在每次生產開始之前及生產過程中,都對各機架的 料形尺寸及輥縫,特別是中軋機組后面一架及精軋機組孔型進行記錄。
概括的說,導衛就是指在型鋼軋制過程中,安裝在軋輥孔型前后幫助軋件按既定的方向和狀態準確地、穩定地進入和導出軋輥孔型的裝置。滾動導衛的整體結構去掉了上部的蓋板和兩側板,箱體相應改變,消除了導衛箱及導衛的調整空間。 優點:1、可以去除氧化鐵皮 2、可以使軋件表面更光滑 3、可以增加軋件表面強度 4、使軋鋼過程更安全、更穩定 一般地說,導衛分滾動導衛和滑動導衛,滾動導衛更加穩定,并且可以很方便的調整導輥間的距離,但造價較高,而滑動導衛造價較低,但穩定性沒有滾動導衛好,且不易調整。
滾動導衛出現的問題及改進措施
滾動導衛用于引導橢圓軋件進入圓或方孔型等變形不穩定的機組,可保證獲得形狀良好、尺寸精度高的軋件。但生產中,滾動導衛系統會存在著問題,影響著生產率提高,具體指:
1.結構復雜,裝配困難。滾動導衛裝置由外盒體和內盒體組成。外盒體由導衛箱、蓋板等組成。內盒體由導衛副、導輪及導輪支撐臂組成。這種導衛結構復雜,不緊湊,增加了裝配量。在高溫與激冷交變熱沖擊下,易變形,甚至有些部件和螺栓拆不下來,只有氣焊割去。但是其中含碳量過高過低都會改變導衛板的性質,過高時降低導衛板的韌性,過低時則耐磨性降低,導衛板的化學成分大致應控制在0。
2.生產中不易調整和更換。導衛裝置承受著不規則的應力,在正確引導軋件進入孔型的同時,承受著軋件多個方向的撞擊,因此,各部位螺栓易松動,調整點多,不利于快速調整。當出現隊鋼事故時,軋件夾在進口內,難以處理。
3.導衛整體寬度偏大。因箱體太寬,導致多部軋機軋輥兩端部2-6個軋槽用不上,造成軋輥使用上的浪費。
需要采取的改進措施為:
1.整體結構改進。將整體結構的外盒體和內盒體合并在一起,保留外盒體的下部燕尾,與內盒體設計在一起,這樣易于快速裝卸。2個結構變為1個結構,安裝簡單,減少了在線調整和更換時間,提高軋機作業率,滿足了軋機對導衛的使用要求。
2.寬度改進。滾動導衛的整體結構去掉了上部的蓋板和兩側板,箱體相應改變,消除了導衛箱及導衛的調整空間。整體寬度為內盒體寬度,相應增加了軋輥兩端部軋槽的使用量,節約了軋輥。
3.其他改造。為使滾動導衛與軋槽始終在一條軋制線上,不受軋件的沖擊而偏斜,在滾動導衛燕尾與燕尾槽處設一底健。為防止導輪支撐臂在沖擊載荷下發生疲勞斷裂,在設計上增加了其厚度。
初中軋進 出口導衛 導衛在裝配時按軋制產品規格選擇相應規格型號的導衛部件,在選擇導衛時需用卷尺或油標尺測量好尺寸(按<高棒導 衛尺寸表>進行選擇)。該生產線切分軋制導衛系統安裝位置不同,立式機架入口采用滾動導衛,水平機架入口采用滑動導衛。 滾動導衛的裝配順序: 裝導輥軸套→導輥裝碟形彈簧墊→導輥裝軸承→裝防塵蓋→裝配導輥軸→裝調節墊片→裝導輥 軸螺母(螺堵)→調導輥靈活程度→調導輥開口度→加潤滑脂(粗中軋) 滾動導衛在更換和修復時必須使用新軸承,導輥可視磨損程度來更換,軸承在裝配好后不能有卡阻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