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司基本資料信息
|
因為歐式單梁起重機只有一根主梁,主梁的寬度一般在600mm以內。所以如果在跨度比較大的時候,起重機主梁的水平剛度很難保證。在使用過程中,主梁很容易發生“甩肚子”的情況,致使所吊的貨物也前后擺動,不僅難以準確定位,而且還有可能發生安全事故。
一般情況下,小噸位大跨度的歐式單梁起重機,為了在經濟的情況下克服水平方向的擺動,可以在主梁的方向上增加走臺,增加走臺可以在不增加很大成本的情況下,有效的提高主梁的水平剛度,而且走臺上還可以放置電氣控制系統等,方便檢修。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起重機械進一步趨向高速化、大型化、復雜化,且使用密度加大。在很多企業里,同層多臺吊車作業比較普遍,也有上下兩層、甚至三層吊車作業的場所。在這種情況下,單憑安全尺、行程開關,或者單憑司機目測等傳統方式來防止碰撞,已經不能保證安全。從60年始,一些工業發達國家研制出光線、超聲波、微波等無觸點式起重機防碰裝置。這種全新的防碰裝置。具有探測距離遠,可同時設定多個報警距離,精度高,功能全,環境適應性好的特點。很快形成了產品系列,廣泛得到各類企業應用。我國寶鋼等企業引進的起重機械,基本上都安裝了這種防碰裝置。如今,越來越多的工程機械被用于基礎設施建設。當人們使用機械時,節省了時間和勞力,縮短了施工周期。而小型起重機是這些工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種工程機械,在運輸、搶險、搶險、車輛維修、機械轉移等工
程中發揮著明顯的作用。很多起重機司機對起重機的使用非常熟練,從大小吊鉤到起重機的轉盤,再到操作桿,甚至到起重機的起吊距離。我不在這里重復了。很多人對起重機的部件不太了解,比如起重機臂的長度、材料、焊接工藝等。作為起重機的制造商,我們有義務向客戶解釋。今天,我要告訴大家起重臂的內繩和外繩的區別。目前,10噸、12噸和16噸小型起重機的吊桿可分為內繩和外繩。一般情況下,生產廠家會在生產之初就確定起重臂的走繩方式,即默認為內繩。現在這種
吊桿走繩方式比較流行。例如,對于12噸的起重機,內繩為7.5米,即7.5米,外繩為7.6米,即7.5米。也就是說,外走繩的起重臂比內走繩的起重臂多出一節,延長約7米。從表面上看,外繩起重機比內繩起重機多出一節,吊物時伸出7米,工作方便多了。其實,有很多不同之處。我們來看看內外繩走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