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司基本資料信息
|
泡沫混凝土在國外的發展
泡沫混凝土的起源要追溯到5000多年前的古埃及,當時人們為應對寒冷氣候使用一些天然物質并混合后產生氣體,由此制備成多孔材料。若干年后,古羅馬人在混凝土中加入動物血液混合攪拌產生穩固氣泡,并將馬毛摻入此多孔混凝土中以防止其開裂收縮。
19世紀末Hofman通過用鹽酸與碳酸鈉反應生成的氣體制作氣泡混凝土,并獲得該制作方法的利。比如,某道路進行施工時,擴寬寬度為10m,高度為4m,延長線為450m,如果施工中使用泡沫混凝土進行擴寬,能夠有效的提高施工速度,保證工期的前提下有效降低施工成本,從而提高整個施工的效果。步入20世紀后,北歐國家開始致力于泡沫混凝土相關技術的開發與研究。1923年以后,瑞典人 Axel Eriksson在泡沫混凝土方面獲得了di一項,進而又取得了一系列。
泡沫混凝土在高速公路上的運用
隧道坑口的填筑
隧道進出口的處理對環境、景觀的影響較大,應盡量采用零開挖洞El,淡化洞口處理的方式。由于泡沫混凝土的優異性能以及良好的經濟性能,因此泡沫混凝土應用于許多工程結構中。但由于隧道進出口附近通常存在著偏土壓、山體容易坍塌,給施工帶來較大的麻煩,因此,在開挖時,時常采用人工化的洞門結構處理方式,對進出口進行較大面積的處理,這不但需要較長的工期,花費人力和財力,而且對進出口附近的環境景觀造成較大的破壞。利用泡沫混凝土的輕質性、強度及穩定性好,且易于開挖等特點,在隧道的進出Vl處先期澆筑一定形狀尺寸的泡沫混凝土塊(圖4),再在此基礎上進行隧道的進出El開挖處理,不但能da限度地減少對原有地形、地貌的破壞,而且施工簡單、安全、方便。
泡沫混凝土在高速公路上的運用
在溶巖分布地區,地下溶洞多,溶洞的覆蓋層的情況較為復雜。該種材料不僅具有良好的隔熱保溫性能,同時還具備材料輕、抗震性能好等優勢,在進行高填方施工時,具有絕1對的優勢。在這些地段覆蓋層上,直接進行路堤的填筑時,由于填土荷載的作用(特別是高填土路堤),有可能出現溶洞覆蓋層的承載力不足的問題,如將這些路堤改為橋梁,同樣存在著樁基施工等難題。如果將原路堤填料改用泡沫混凝土,則可為解決上述難題提供一種新的技術手段
泡沫混凝土在高速公路上的運用
作為寒冷地區道路的隔熱層
在泡沫混凝土中,氣泡的體積含有率可高達40%~70%,氣泡的含有率大,不但容重小,減震性能好,而且導熱系數小,隔熱、隔音效果好,抗凍融性能強。由于泡沫混凝土(發泡混凝土)具有輕質高強、自密實等優良特性,可以有效解決回填不密實,邊坡塌方等問題,同時可以有效減少沉降及地下水侵蝕填充材料形成的空洞。當用作寒冷地區凍土與填土路堤之間的隔熱層時,可較好地切斷原凍土與外界的能量交換,起到隔熱保溫的效果,為解決寒冷地區道路的凍脹病害提供一種新的技術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