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司基本資料信息
|
氣體滅火系統是傳統的四大固定式滅火系統(指水、氣體、泡沫和干粉)之一,隨著國家經濟的發展和人們對于火災隱患的重視,氣體滅火系統已廣泛應用于機房、配電房、檔案室、環保清洗設備、工業除塵過濾設備等重點防護區,具有滅火、不污損設備、絕緣性能好、滅火能力強等特點。七氟丙烷滅火系統、二氧化碳滅火系統、IG541混合氣體滅火系統、火探管等都屬于氣體滅火系統的種類。
為了合理設計氣體滅火系統,減少火災危害,保護人身和財產的安全,國家制定了《氣體滅火系統設計規范》。本規范為氣體滅火系統的設計提供了技術依據。如何正確、合理、有效的安裝氣體滅火系統,達到預期的保護目的,就需要根據規范和現場情況由消防工程師來設計相應的方案。
為了合理設計氣體滅火系統,減少火災危害,保護人身和財產的安全,國家制定了《氣體滅火系統設計規范》。本規范為氣體滅火系統的設計提供了技術依據,念海消防總結在規范中關于氣體滅火 系統設計規范中的安全要求如下:
1、防護區應設有保證人員在30s內疏散完畢的通道和出口。
2、防護區內的疏散通道及出口,應設應急照明與疏散指示標志。防護區內應設火災聲光報警器,必要時,可增設閃光報警器。防護區的入口處應設火災聲光報警器和滅火劑噴放指示燈,以及防護區采用的相應氣體滅火系統的永1久性標志牌。氣體滅火劑噴放指示燈信號,應保持到防護區通風換氣后,以手動方式解除。
3、防護區的門應向疏散方向開啟,并能自行關閉;用于疏散的門必須能從防護區內打開。
4、氣體滅火系統滅火后,防護區應通風換氣,地下防護區和無窗或設固定窗扇的地上防護區,應設置機械排風裝置,排風口宜設在防護區的下部并應直通室外。通信機房、電子計算機房等場所的通風換氣次數應不少于每小時5次。
5、儲瓶間的門應向外開啟,儲瓶間內應設應急照明;儲瓶間應有良好的通風條件,地下儲瓶間應設機械排風裝置,排風口應設在下部,可通過排風管排出室外。
6、經過有爆1炸危險和變電、配電場所的管網、以及布設在以上場所的金屬箱體等,應設防靜電接地。
7、有人工作的防護區滅火設計濃度或實際使用濃度,不應大于有毒性反應濃度(LOAEL濃度)。
8、防護區內設置的預制滅火系統的充壓壓力不應大于2.5 MPa。
9、氣體滅火系統的手動控制與應急操作應有防止誤操作的警示顯示與措施。
10、熱氣溶膠滅火系統裝置的噴口前1.0m內,裝置的背面、側面、頂部0.2 m內不應設置或存放設備、器具等。
11、設有氣體滅火系統的場所,宜配置空氣呼吸器。
氣體滅火系統滅火劑輸送管道注意事項(一)
1、氣體滅火系統滅火劑輸送管道應采用無縫鋼管。其質量應符合現行《輸送流體用無縫鋼管》GB/T8163、《高壓鍋爐用無縫鋼管》GB5310等的規定。無縫鋼管內外應進行防腐處理,防腐處理宜采用符合環保要求的方式。
2、氣體滅火系統滅火劑輸送管道安裝在腐蝕性較大的環境里,宜采用不銹鋼管。其質量應符合現行《流體輸送用不銹鋼無縫鋼管》GB/T14976的規定。
3、氣體滅火系統啟動氣體滅火劑輸送管道宜采用銅管,其質量應符合現行《拉制銅管》GB1527的規定。
4、管道的連接,當公稱直徑小于或等于80mm時,宜采用螺紋連接;大于80mm時,宜采用法蘭連接。
5、鋼制管道附件應內外防腐處理,防腐處理宜采用符合環保要求的方式,在腐蝕性較大的環境里使用,應采用不銹鋼的管道附件。
6、系統組件與管道的公稱工作壓力,不應小于在zui高環境溫度下所承受的工作壓力。
氣體滅火系統的操作和控制
1、采用氣體滅火系統的防護區,應設置火災自動報警系統,其設計應符合現行《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設計規范》GB50116的規定,并應選用靈敏度級別高的火災探測器。
化學合成類滅火劑在火場的分解產物是比較多的,對人員和設備都有危害。例如七氟丙烷,據美國Robin的試驗報告,七氟丙烷接觸的燃燒表面積加大,分解產物會隨之增加,表面積增加1倍,分解產物會增加2倍。為此,從減少分解產物的角度縮短火災的預燃時間,也是很有必要的。對通訊機房、電子計算機房等防護區來說,要求其設置的探測器在火災規模不大于1kw的水準就應該響應。
另外,從減少火災損失,限制表面火災向深位火災發展,限制易1燃液體火災的爆1炸危險等角度來說,也都認定它是非常必要的。
故氣體滅火系統設計規范規定,應配置高靈敏度的火災探測器,做到及早地探明火災,及早地滅火。探測器靈敏度等級應依照《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設計規范》GB50116-1998的有關技術規定。
感溫探測器的靈敏度應為一級;感煙探測器等其他類型的火災探測器,應根據防護區內的火災燃燒狀況,結合具體產品的特性,選擇響應時間醉短、醉靈敏的火災探測器。
2、管網滅火系統應設自動控制、手動控制和機械應急操作三種啟動方式。預制滅火系統應設自動控制和手動控制兩種啟動方式。、
3、采用自動控制啟動方式時,根據人員安全撤離防護區的需要,應有不大于30s的可控延遲噴射;對于平時無人工作的防護區,可設置為無延遲的噴射。
對于平時無人工作的防護區,延遲噴射的延遲設置可為0s。這里所說的平時無人工作防護區,對于本滅火系統通常的保護對象來說,可包括:變壓器室、開關室、泵房、地下金庫、發動機試驗臺、電纜橋架(隧道)、微波中繼站、易1燃液體庫房和封閉的能源系統等。
對于有人工作的防護區,一般采用手動控制方式較為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