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司基本資料信息
|
矯正器如何使用,首先就是試穿,了解矯形器是否達到要求,舒適性及對線是否正確。其次教會家屬如何穿脫矯形器。再次,是終檢檢查是否符合生物力學原理,是否達到預期目的和效果。然后就是定期復查,很多患者以為做完了就行,其實應定期復查,了解矯形器使用效果及病情變化,好及時修改和調整。選擇定制矯形器是科學的,我們要充分的發揮矯形器的有效作用,盡可能的避免或減少矯形器的有害作用。
矯形器是用于四肢、軀干,用來改善人體神經、肌肉、骨骼系統功能障礙為目的,符合生物力學原理的體外支撐裝置。矯形器按安裝部位分為:下肢矯形器、上肢矯形器、軀干矯形器。根據安裝數量統計,下肢矯形器占整個矯形器種類的80%。作為診療康復手段之一的矯形器及輔助器具療法的目的是輔助、補救患兒的功能缺陷,并以一種小的輔助方式發揮出患兒理想的功能潛力,包括步行能力、生活自理能力,以及接受教育、獲得合適的職業和生活自理能力的能力。
偏癱又叫半身不遂,是指一側上、下肢、面肌和舌肌下部的運動障礙,它是急性腦血管病的一個常見癥狀。輕度偏癱雖然尚能活動,但走起路來,往往上肢屈曲,下肢伸直,癱瘓的下肢走一步劃半個圈,我們把這種特殊的走路姿勢,叫做偏癱步態。嚴重者常臥床不起,喪失生活能力。因此,預防殘疾的發生和發展在臨床上是十分重要與必要的。實踐證明,對于功能活動已喪失的肢體,矯形器可以代償其功能。
怎樣預防截肢后關節畸形1、 保持良好的體位。保持正確的殘肢肢體位置,防止殘肢關節攣縮與畸形。由于截肢后部分肌肉被切斷,會引起肌力不平衡,發生關節攣縮。如:髖關節屈曲、髖外展、膝關節屈曲、踝關節跖屈,其結果將影響假肢的對線。術后應將關節置于功能位,并早期進行功能鍛煉使關節靈活無畸形。可于手術后24小時內在患肢下方墊枕頭以減輕腫脹,24小時后即應移去枕頭,以預防關節攣縮變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