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司基本資料信息
|
步態檢測系統——步態評定方法及注意事項
目測法
被評定的對象取自然站立位,檢查者分別從不同的方向觀察被評定的對象。
1.從側面看與人體中心線有關部位的情況,如膝是否過伸或屈曲,是否有前、后傾斜或旋轉,脊柱的胸、腰彎曲是否過大,頭的位置是否屈曲或傾斜,腹壁是否有凸出等。
2.從后面看,中心線有無左或右側傾斜,足部跟腱和跟骨情況有無異常,髖部有無股內收或外展,有無傾斜,脊柱有無側偏等。
3.從前面看,足部足趾位置和縱弓有無異常,膝部髕骨的位置,有無傾斜,肋骨有無旋轉,頭部有無傾斜或旋轉等。
步態檢測設備——運動測定
節段性運動測定節段性運動測定是指步行時特定關節或運動中心的三維動態分析,即步行時關節各方向活動角度的動態變化及其與步行時相之間的關系。常用的分析方式有:
(1)同步攝像分析在4~8米的步行通道的周圍設置2~6臺攝像機,同時記錄受試者步行圖象,并采用同步慢放的方式,將受試者的動作分解觀察和分析。
(2)三維數字化分析通過2~6臺檢測儀(數字化檢測儀或特殊攝像機)連續獲取受試者步行時關節標記物的信號,通過計算機轉換為數字信號,分析受試者的三維運動特征。同一標記物被兩臺以上的檢測儀同時獲取時,即可進行三維圖象重建和分析。輸出結果包括:數字化重建的三維步態、各關節三維角度變化、速率和時相。關節標記物一般置放于需要觀察的關節或重力中心。
(3)關節角度計分析采用特別制做的關節角度計固定于被測關節,記錄關節活動的角度改變,轉換為數字信號并用計算機重建步態。優點是操作簡便,特別是上肢檢查十分方便;缺點是難以正確記錄旋轉和傾斜活動。
步態檢測設備,你對步態了解多少?
異常步態的發生源于涉及行走規劃、控制與實施的各個系統與器宮,具有復雜的病理背景,根據功能障礙可以大致分為畸形、肌肉無力、感覺喪失、疼痛和運動控制受損,這些功能障礙可引起不同的異常步態表現。臨床病態步態的檢測逐漸受到重視,步態檢測能夠量化異常步態參數的異常程度,隨著不同臨床病癥的病態步態累積,通過建立模型和機器學習等方法,能夠實現快速異常步態識別與輔助診斷等功能。
步態檢測設備的作用
近年來,康復領域可以算是醫類行業中下一個待引爆的市場。去年,國家衛計委就發布了相關文件,明確鼓勵社會力量舉辦康復機構、護理機構,以打通康復醫類服務、臨床護理服務向社區和居家康復、護理延伸。
而康復行業的發展除了依賴場地和人員,還需要康復設備。其中,檢測評估設備是康復過程中的基礎設備,貫穿了整個康復過程,其基本原理多是做步態分析、檢測,即對個體走路能力進行評估。它適用于判斷所有因疾病或外傷(包括神經系統和肌肉骨骼系統)導致的行走障礙或步態異常, 并預測潛在疾病,譬如糖尿病、阿爾茨海默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