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司基本資料信息
|
次氯酸鈉替代在飲用水消毒方面的應用研究
作為一種成熟的氯消毒劑,應用為廣泛。但是,由于在運輸、儲存使用方面的不安全性。及在消毒過程中容易形成許多類似的致癌物質。目前大型城市自來水廠紛紛逐步限制的使用,尋求更加安全有效的消毒劑。
次氯酸鈉是一種、廣譜、安全的強力滅菌、殺病劑。它與水的親和性很好,能與水任意比互溶,操作安全,使用方便,易于儲存,可以在任意環境工作狀況下投加。而且.次氯酸鈉消毒液在水中不會產生游離態分子氯,所以,在消毒過程中一般難以發生因存在分子氯而引發的氯代化合反應.生成不利于人體健康的有毒有害物質。因此.人們考慮采用次氯酸鈉代替進行飲用水消毒。
以次氯酸鈉代替消毒是未來飲用水消毒的發展方向.但對于次氯酸鈉消毒對供水水質的影響.特別是在保障供水水質生物安全的前提下.對供水水質化學安全性(如消毒副產物的產生量)影響如何,一直缺乏生產性試驗研究。本研究考察了和次氯酸鈉2種消毒劑在生產上的應用情況.對于其在微生物消毒效果和消毒副產物生成方面進行了比較分析。
探究絮凝沉淀和次氯酸鈉氧化的組合工藝對垃圾滲濾液處理效果
采用用絮凝沉淀法處理垃圾滲濾液生化出水,結果表明:PFS較PAC和PAFC的效果好,單因素實驗佳操作條件為:pH=6、聚合硫酸鐵投加量為2.0g/L、PAM投加量為4mg/L、轉速為100r/min、攪拌時間為30min。在此條件下經過絮凝處理后,可將滲濾液的COD從2300mg/L降到881mg/L,去除率達到61.7%,色度也得到很大程度上的降低,去除率為56.94%。
用NaCIO作為氧化劑處理混凝處理后的垃圾滲濾液,利用單因素變量法得出:在pH為6、氧化劑投加量為90mL/L時,COD從790mg/L降到640mg/L,去除率為18.91%;氨氮質量濃度和色度分別從390mg/L和320倍降低到19mg/L和12倍,即氧化出水氨氮和色度均可滿足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標準(GB16889-2008)中規定的排放標準。總上,混凝沉淀-NaCl0氧化聯合工藝對COD、氨氮和色度的去除率分別為72.17%、95.48%和98.28%。水達標,其處理量為120mL/g;廢水在吸附過程中pH的變化對纖維的吸附效果影響很小;RPFC-I纖維對有機胺廢水的吸附過程中,廢水不調pH,纖維也表現出了很好的吸附效果。
50次動態循環實驗及SEM結果表明,整個循環吸附階段處理效果基本穩定,從處理后TN和NH3-N質量濃度都在30mg/L以下,TN去除率均在94%以上,動態吸附顯示了很好的去除效果。另外,纖維循環吸附再生多次后,還能重復應用而且處理能力沒有較大下降,說明纖維性能穩定,有效降低了處理成本,這對于材料的實際應用十分有利。
次氯酸鈉與對樹莓種子萌發的影響
發布時間:2015年3月27日
樹莓又名托盤,是多年生半灌木型落葉果樹,屬薔薇科懸鉤子屬(RubusL)。樹莓在俄羅斯、美國、加拿大等歐美國家有很長的栽培歷史。由于樹莓具有豐富的營養和的風味,在果品市場上頗受消費者青睞,極具發展潛力。20世紀80年代以后,北京、吉林、遼寧、江蘇等省(市)相繼開展引種試驗,并逐步應用于生產。目前我國的主栽品種全由外國引入,國內尚未開展育種工作。樹莓種子種皮堅硬,外層具蠟質,不易吸水膨脹,未經處理的種子萌發不整齊,萌發期長達3~4個月,有的長達半年。由于樹莓種子存在不易萌發和萌發不整齊的現象,嚴重阻礙了樹莓育種工作的開展。因此需要對樹莓種子進行前處理,以打破種皮障礙,提高種子萌發率,為育種工作奠定基礎。
次氯酸鈉的儲存注意事項:
儲存于陰涼、通風的庫房。遠離火種、熱源。庫溫不宜超過30℃。應與堿類分開存放,切忌混儲。儲區應備有泄漏應急處理設備和合適的收 容材料。
危害性:本品放出的游離可引起,也可引起。其溶液有腐蝕性,能傷害皮膚。 生產人員工作時應穿工作服,戴防毒口罩、乳膠手套、橡皮圍裙,穿長統膠靴等勞保用品,以保護呼吸和皮膚。
制備方法:
1、液堿氯化法:將一定量的液堿加入適量的水,配成30%以下溶液,在35℃以下通入進行反應,待反應溶液中次氯酸鈉含量達 到一定濃度時,制得次氯酸鈉成品。
2、向冷溶液中通入。在反應器中將500g NaOH溶于500mL水,將此溶液與2kg碎冰混合。用致冷劑盡量冷卻混合物(溫度應低 于-10℃),在冷卻下減壓通入直至溶液增重800g為止。所得NaClO溶液中等濃度,可在陰暗冷處長期保存。
3、用漂和碳酸鈉反應制備。把100g含35%~36%有效氯的漂與170mL水混合均勻攪拌15min。在攪拌下向此溶液中加入70g Na2CO3溶 于170mL水的溶液。反應物初變稠,然后變稀,過濾除去CaCO3沉淀得320mLNaClO溶液。有效氯71~100g/L。
4、將通入溶液中即可制得次氯酸鈉的飽和溶液,含量為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