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司基本資料信息
|
大腸實驗方法原理
所謂大腸菌群,是指在37℃培養24h 內能發酵乳糖產酸、產氣的兼性厭氧的革藍氏陰性無芽孢的總稱。主要由腸科中四個屬內的細菌組成,即埃希氏屬、檸檬酸屬、克雷伯氏菌屬和腸屬。
水的大腸菌群數是指100 mL水檢樣內含有的大腸菌群實際數值,以大腸菌群近似數(MPN)表示。在正常情況下,腸道中主要有大腸菌群、糞鏈球菌和厭氧芽孢等多種細菌。這些細菌都可以隨人畜排泄物進入水源,由于大腸菌群在腸道內數量多,所以,水源中大腸菌群的數量,是直接反映水源被人畜排泄物污染的一項重要指標。目前,國際上已公認大腸菌群是糞便污染的指標。因而對飲用水必須進行大腸菌群的檢查。
大腸菌群檢測操作步驟
1 水樣稀釋
檢測所需水樣為100mL。若水樣污染嚴重,可對水樣進行稀釋。取10 mL水樣加入到90 mL無菌水中,必要時可加大稀釋度,水樣按照10倍逐級稀釋。
2 定性反應
用100 mL的無菌稀釋瓶量取100 mL水樣,加入培養基粉末,混搖均勻使之完全溶解后,放入44.5℃的培養箱內培養24h。
3 51孔定量盤法
3.1 用100 mL的無菌稀釋瓶量取100 mL水樣,加入培養基粉末,混搖均勻使之完全溶解。
3.2 將前述100mL水樣全部倒入51孔無菌定量盤內,以手撫平定量盤背面以趕除孔氣泡,然后用程控定量封口機封口。放入44.5℃的培養箱內培養24h。
3.3 無需稀釋檢測范圍:1-200MPN/100mL糞大腸菌群(耐熱大腸菌群)
4 97孔定量盤法
4.1 將100mL水樣全部倒入97孔無菌定量盤內,其余步驟與6.3.1、6.3.2條款相同。
4.2 無需稀釋檢測范圍:1-2419MPN/100mL糞大腸菌群(耐熱大腸菌群)
濾膜法(MF,membranefilter)濾膜法:是目前為流行的檢測水中大腸群的方法。濾膜法的具體步驟是首先將一定量的水體樣本注入0.45μm的濾膜過濾,經過抽濾,水中的細菌則被留在濾膜上,將濾膜貼于品紅亞硫酸鈉培養基上培養24h,溫度為恒溫37℃,這使得菌群因發酵乳糖而使得濾膜出現紫紅色,通過計算濾膜上的菌落進而計算出單位樣本中的大腸的數量。
用ISO9308-1規定的濾膜法測定水中大腸回收率均值為94.7%,批內變異系數小于10%,檢出限為500mL水樣可檢出1個CFU。該方法費用較低、原理簡單、利于推廣,但檢測時間相對較長、步驟繁瑣、干擾因素多,不適于大量樣品的分析,無法滿足污染物品快速檢測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