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司基本資料信息
|
預制菜,又稱為預制調理食品,一般指以各類農、畜、禽、水產品為原輔料,配以調味料等輔料(含食品添加劑),經預選、調制等工藝加工而成的半成品。通常預制菜需要在冷鏈條件下貯存或運輸,供消費者或餐飲環節加工者簡單加熱或烹飪后食用。根據中國烹飪協會聯合多家單位共同參與起草的《預制菜》團體標準,預制菜的定義是“以一種或多種農產品為主要原料,運用標準化流水作業,經預加工(如分切、攪拌、腌制、滾揉、成型、調味等)和/或預烹調(如炒、炸、烤、煮、蒸等)制成,并進行預包裝的成品或半成品菜肴”。依據該定義,業內將預制菜分為四大類:即食(如八寶粥、即食罐頭);即熱(如速凍湯圓、自熱火鍋);即烹(須加熱烹飪的半成品菜肴);即配(如免洗免切的凈菜)。
據統計,預制菜相關企業從2018年的8000家激增到2022年超7.6萬家。市場規模從2017年約1000億元增長到2021年超過3000億元。行業業態也是各式各樣,既有傳統連鎖餐飲企業、大型商超、便利店,也有新型零售(生鮮電商、社區團購、新型火鍋超市)及直播平臺等。 據艾媒咨詢調查,2021年中國預制菜市場規模為3459億元,同比增長19.8%,到2025年中國預制菜市場規模或將突破8000億元。 2022年4月,央視新聞報道,3月預制菜銷售額同比增長超,形勢為嚴峻的上海地區近半個月的同比增幅超過250%。4月以來,Wind預制菜指數整體漲幅已經超11%,同期滬深300指數下跌5%,預制菜板塊明顯跑贏大盤 。8月2日,中國消費者協會發布的《2022年上半年消協組織受理投訴情況分析》顯示,堂食中使用預制菜未告知事件被點名。
打造高標準的預制菜,還需要推動預制菜產業按照市場規律優化布局,可以總結為“天時”“地利”“人和”三大因素。“天時”是指原材料產地優勢。產地的勞動力、能源、用地等生產成本相對較低,綜合成本優勢明顯。預制菜是特色農產品產區提質增效、延伸產業鏈、發展農產品倉儲流通及加工業的抓手,也是鄉村振興的朝陽產業,企業可據此布局。“地利”是指主打效率和成本結合的銷地端預制菜市場。可在B端餐飲半成品、精加工原材料等保存期短、配送響應及時的預制菜產品供應方面重點發力,通過構建及時配送網絡,實現訂單快速、響應,通過幫助客戶提升供應鏈周轉率、簡化管理來降低綜合成本,提升企業競爭力。這類體系是在已成型的農產品流通系統上構建預制菜體系,優化結構,升級服務。
在軟環境營造方面,地方既要出臺各種獎補激勵政策,為預制菜企業提供稅收、融資、營銷等一系列支持。同時,圍繞預制菜產品開發的技術瓶頸,可以通過筑巢引鳳,推動的科研單位參與研發,鼓勵科研人員駐園入企定向進行科技攻關,開發有競爭力的預制菜產品,開拓市場,實現產學研聯動。另外,地方既要為預制菜新業態提供包容的監管環境,也要防控可能出現的安全風險。相關部門需強化預制菜企業準入退出機制,建立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制度,明確項目(企業)退出機制,嚴格程序辦法,建立評估考核制度,確保企業規范經營。形成監管部門、行業協會及媒體等多方面多層次監督管理體系,制定問題產品召回和處理方案、食品安全突發事件應急處置方案,不斷提升食品安全保障能力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