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司基本資料信息
|
滴灌的毛管間距、滴頭間距應如何確定?滴灌系統中毛管用量大,其投資有時可達總投資的30%—40%,因此要正確選用和布置。大田作物為減少毛管用量,降低工程造價,一般多采用移動式毛管,一條移動毛管的控制寬度以10—20米為宜。過大;過小,造價增大。毛管長度一般為30—50米,毛管工作點間距以80—100厘米為宜。留意事項:(一)安裝滴灌系統,保證每一段主管的節制面積基本不超過半畝地,同時與各軟管接觸的地面平整,保證水流通暢。滴頭間距一般采用:大田作物50—100厘米,蔬菜30—50厘米,果樹可繞樹布置一周,小樹4個,大樹6—8個。
滴灌用專門的管道系統和設備將低壓水送到灌溉地段并緩慢地滴到作物根部土壤中的一種灌溉方法滴灌是按照作物需水要求,通過低壓管道系統與安裝在毛管上的水灌器,將水和作物需要的養分一滴一滴,均勻而又緩慢地滴入作物根區土壤中的方法。滴灌不破壞土壤結構, 滴灌系統示意圖土壤內部水、肥、氣、熱經常保持適宜于作物生長的良好狀況,蒸發損失小,不產生di面徑流,幾乎沒有深層滲漏,是一種省水的方式。滴灌的主要特點是量小,每小時流量為2-12升,因此,一次延續時間較長,的周期短,可以做到小水勤灌;需要的工作壓力低,能夠較準確地控制水量,可減少無效的棵間蒸發,不會造成水的浪費;滴灌還能自動化管理。②給水管道的基礎應堅實和密實,不得鋪設在凍土和未經處理的松土上。
為了改變靠天吃飯的被動局面,主動影響和控制作物生長,灌溉技術出現并逐步得到了發展。灌溉是利用人工設施,將符合質量標準的水,輸送到農田、綠地等處,補充土壤水分,以改善植物的生長發育條件。中國是世界上發展農田灌溉zui早的國家之一。由于滴灌僅局部濕潤作物根部土壤,滴水速度小于土壤滲吸速度,因而不破壞土壤結構,灌溉后土壤不板結,能保持疏松狀態,從而提高了土壤保水能力,也減少了無效的株間蒸發。秦漢之前對農田灌溉稱為“浸”,到漢代有稱“溉”或“灌”的,西漢時“灌浸”和“溉灌”、“灌溉”并用。唐以后習慣用“灌溉”一詞,并沿用至今。就農作物的不同生長階段而言,主要又分為地面灌溉、澆灌、科學灌溉等。
21世紀是一個科技的時代,科技的發展讓農業的發展也有了很大的進步,從灌溉的方式越來越多我們就可以看出農業正在向一個更好的方向在發展。而其中的軟管滴灌是專為大棚溫室生產而開發的節水增產灌溉技巧,屬于局部灌溉,使地面局部濕潤,無積水并且水氣蒸發的也比較少。它是利用雙上孔的滴灌帶,直接的鋪設在作物的畦面上,能夠為棚內的作物的生長供給良好的環境。而其中的軟管滴灌是專為大棚溫室生產而開發的節水增產灌溉技巧,屬于局部灌溉,使地面局部濕潤,無積水并且水氣蒸發的也比較少。下面雨順灌溉為您介紹下雙上軟管滴灌新技巧:方法:滴灌是經過安裝在毛細管上的滴頭把水一滴滴均勻而又遲緩地滴入植物根區鄰近的泥土中,借助于泥土的毛細管力的作用,使水分在泥土中滲入和擴散,供植物的根系吸收以及利用,泥土的水分始終處于非飽和的情況,使泥土蓬松透氣性強,利于植物生長。采取軟管滴灌的原則是勤灌少灌,一次量7—15立方米/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