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分鐘前 豌豆薊馬圖片信賴推薦「山東有機化工廠」[山東有機化工廠d546fbe]內容:
形態特征
成蟲體長l~1.3毫米,黑褐色,頭近似方形,觸角7節;翅淡褐色、羽毛狀,腹末雌蟲錐形,雄蟲較圓鈍;卵狀形,長約0.26毫米,黃白色。若蟲共4齡,4齡若蟲又稱蛹,長0.8~1.3毫米,淡黃色,觸角折向頭與胸部背面。
稻薊馬生活周期短,發生代數多,世代重疊,多數以成蟲在麥田,茭白及禾本科雜草等處越冬。成蟲,常藏身卷葉尖或心葉內,早晚及陰天外出活動,有明顯趨嫩綠稻苗產卵習性,卵散產于葉脈間,幼穗形成后則以心葉上產卵為多。初孵幼蟲集中在葉耳、葉舌處,更喜歡在幼嫩心葉上為害。7、8月低溫多雨,有利于發生為害;秧苗期、分蘗期和幼穗分化期,是薊馬的嚴重為害期,尤其是晚稻秧田和本田初期受害更全。





成蟲長翅型雌成蟲體長1.0—1.2mm,黃色略暗,胸、腹背(端部數節除外)有暗黑區域。觸角節淡黃,第2至4節黃,逐漸加黑,第5至8節灰黑。頭、前胸背無長鬃。觸角8節,第3、4節具叉狀感覺錐,第6節有淡的斜縫。前翅淡黃,前脈鬃間斷,絕大多數有2根端鬃,少數一根,脈鬃弱小,緣纓長,具翅胸節明顯寬于前胸。每八節腹背板后緣有完整的梳,腹端鬃較長而暗。半長翅型的前翅長達腹部第五節。短翅型的前翅短小,退化成三角形芽狀,具翅胸幾乎不寬于前胸。卵長0.3mm左右,寬0.13mm左右,形,乳白至乳黃色。




發生規律該蟲年發生6-7代,以成蟲和若蟲潛伏土縫,枯枝落葉下、葉鞘內或雜草間越冬,翌年春季開始活動,溫室內基本無休眠狀態。該蟲以食花、嫩葉汁液為主,一般是在葉背。雌蟲有單性生殖現象,卵散產于嫩葉表皮下、葉脈內。卵期平均5天。初孵化若蟲不甚活動,多在葉脈兩側取食,2齡若蟲老熟后入土蛻皮變前蛹。前蛹期為10幾天,再蛻一次皮變成蛹。蛹期4天,為成蟲。成蟲有趨光性,能飛善跳,一般孤雌生殖,氣溫在22-25度時,適宜其活動,久雨或大雨對其有顯著的抑制作用。





(一)蟲源基數 煙青蟲的發生程度與越冬基數關系密切。因以蛹在土中越冬,秋茬辣椒及其他寄主作物收獲后進行深耕細耙,能殺滅土壤中的越冬蛹,減少翌年量。 (二)氣候條件 氣溫高低直接影響蛹的早晚、卵的歷期和幼蟲發育的快慢。生長發育適溫為20~28℃。在江西永豐,各蟲態歷期分別為卵5~7d,幼蟲五至七齡15~2ld,蛹7~10d(越冬代近6個月),成蟲壽命10~25d。 煙青蟲卵的發育起點溫度為13℃,有效積溫50℃。幼蟲的發育起點溫度為15℃,有效積溫150℃。世代有效積溫3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