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司基本資料信息
|
建立在智能性基礎上的智慧圖書館,其擁有數字化、網絡化和智能化的外部特征。通過互聯網技術將各種具有獨立性的文獻信息與讀者、管理人員等進行互聯,將所有的信息進行串聯實現讀者與管理、前后臺的相互智能連接,實現知識的共享,才是智慧圖書館的目的。所以,其知識的共享性就成為了智慧圖書館的重要特征之一。具體表現在,智慧圖書館為讀者提供了多方位和一體化的服務,通過知識和管理的共享,解決讀者的各類問題,并且為讀者在借閱過程中節約更多的時間,為館員提供更加快捷的管理,讓館員為讀者提供更加優良的服務。
物聯網技術和智能技術在圖書館領域的應用與推廣,催生了新的用戶需求,用戶對于圖書館的需求逐漸從傳統的文獻需求轉向知識內容需求,從紙質資源需求轉向數字資源需求,這要求圖書館從原來的文獻書籍提供發展到現在數據資源整合、轉變為具有開放性、互聯性、共享性的綜合知識信息庫。
智慧圖書館通過將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應用到圖書館建設中,運用大數據進行分析和加工,完成實時數據的增值,獲取大量數據信息資源,針對館藏信息、讀者信息等進行智能升級,形成自動化管理與高度智慧化的有機結合。
智慧圖書館概念辨析
智慧圖書館的概念來自于“smart library”一詞,國內學者對智慧圖書館的概念引進和研究起始于2010年,這十年來很多學者對智慧圖書館做了概念辨析、理論框架、上層設計、局部實踐、全局探索等工作。
MarkusAittola認為智慧圖書館就是“不受時空限制,能夠感知的移動圖書館服務,可以通過連接無線互聯網幫助用戶查找圖書館中的圖書和其他類型資料”。劉煒等人認為智慧圖書館是指能夠提供“智慧型”服務的圖書館,所謂智慧型服務有兩方面含義:一是能夠提供大量的“無人”或“自助”服務,就像目前興起的無人超市(如Amazon Go和阿里的無人超市等);二是能夠通過對用戶需求進行自動感知并提供準確、高質量的服務。因此,全方面的“智慧性”是信息技術應用發展至今的一個主要特征。王世偉認為智慧圖書館是以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的信息技術為基礎,以互聯、便利為主要特征,以綠色發展和數字惠民為本質追求,是現代圖書館科學發展的理念與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