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司基本資料信息
|
編輯甩手治每天練5分鐘甩手功,會感到神清氣爽,精神抖擻。很多人用此功治好等癥狀。通常情況下,一劑膏方的中藥部分其總量應控制在3KG左右,至多不超過5KG。具體方法:馬步,十趾輕輕抓地,微微提肛,舌抵上腭。緩緩上抬手臂至與肩平行,再自然甩落至身后。1次5—10分鐘,1日2—3次。這套動作可以活動手三陰手三陽六條經絡,因此能調節氣血,平衡陰陽,升清降濁。
濰坊韓氏本草堂有限公司供應各種膏方、中藥歡迎新老客戶來電咨詢,訂購!
1、直接灸古代的艾炷灸法多為直接灸,直接灸又叫著膚灸、明灸,是將艾炷直接放置穴位皮膚上來施灸的一種方法。直接灸因施灸目的和對皮膚刺激程度的不同,又分為無瘢痕灸、發泡灸和瘢痕灸三種。(1)無瘢痕灸:施灸以溫熨為度,不致起泡,不遺留瘢痕。多用小艾炷。荸薺藕汁湯:選荸薺和鮮藕各250克,一起煎湯后,加入適量冰糖。臨床適用于虛寒病的輕癥。(對昏厥、小兒及感覺的患者應小心,防止發泡或灼傷皮膚。)(2)發泡灸臨床上發泡灸多用小艾炷,對皮膚的灼燙程度較輕。當感到皮膚發燙后再繼續灸3-5秒鐘,此時施灸部位皮膚可出現黃斑,且有汗出,隔1-2小時后就會發泡。發泡灸適用于一般慢性虛寒性疾病,如、眩暈、、皮膚疣等。(施術者要控制艾灸的時間。)(3)瘢痕灸瘢痕灸又稱化膿灸。用黃豆或棗核大小的艾炷,直接置于穴位上施灸,局部組織經后化膿、結痂,痂脫落后留有性的瘢痕,故名瘢痕灸。此灸法適用于、肺癆、、潰瘍病、慢性胃腸病、瘰疬和發育障礙等癥,對病患者,有預防的作用。常人施此灸法,能改善體質,增強機體抵抗力,起到防病健身的作用。(施術者要征得患者同意。)
針灸是針法和灸法的總稱。針法是指在中醫理論的指導下把針具(通常指毫針)按照一定的角度刺入患者體內,運用捻轉與提插等手法來對人體特定部位進行刺激從而達到疾病的目的。南宋時期,膏方深受達官貴人所喜愛,道記館膏方,傳承宋代秘方,距今已有800多年的歷史。刺入點稱為人體腧穴,簡稱穴位。根據針灸學教材統計,人體共有361個正經穴位。灸法是以預制的灸炷或灸草在體表一定的穴位上燒灼、熏熨,利用熱的刺激來預防和疾病。通常以艾草為常用,故而稱為艾灸,另有隔藥灸、柳條灸、燈芯灸、灸等方法。如今人們生活中也經常用到的多是灸。針灸由“針”和“灸”構成,是東方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其內容包括針灸理論、腧穴、針灸技術以及相關器具,在形成、應用和發展的過程中,具有鮮明的中華民族文化與地域特征,是基于中華民族文化和科學傳統產生的寶貴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