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司基本資料信息
|
【措施】
配備足夠的模板,合理安排周轉,按規范要求,現澆混凝土梁≤8m跨度的,拆模時混凝土必須達到設計的混凝土強度標準值的75%;跨度>8m的,拆模時混凝土必須達到設計的混凝土強度標準值的。拆模后如果施工荷載所產生的效應比使用荷載的效應更為不利時,必須經過核算,加設臨時支撐。
【分析】
1.支撐及圍檁間距過大,模板剛度差。
2.組合小鋼模,連接件未按規定設置,造成模板整體性差。
3.墻模板無對拉螺栓或螺栓間距過大,螺栓規格過小。
4.豎向承重支撐在地基土上未夯實,未墊平板,也無排水措施,造成支承部分地基下沉。
5.門窗洞口內模間對撐不牢固,易在混凝土振搗時模板被擠偏。
6.梁、柱模板卡具間距過大,或未夾緊模板,或對拉螺栓配備數量不足,以致局部模板無法承受混凝土振搗時產生的側向壓力,導致局部爆模。
7.澆筑墻、柱混凝土速度過快,一次澆灌高度過高,振搗過度。
8.采用木模板或膠合板模板施工,經驗收合格后未及時澆筑混凝土,長期日曬雨淋而變形。
【措施】
1.模板及支撐系統設計時,應充分考慮其本身自重、施工荷載及混凝土的自重及澆搗時產生的側向壓力,以保證模板及支架有足夠的承載能力、剛度和穩定性。
2.梁底支撐間距應能夠保證在混凝土重量和施工荷載作用下不產生變形,支撐底部若為泥土地基,應先認真夯實,設排水溝,并鋪放通長墊木或型鋼,以確保支撐不沉陷。
3.組合小鋼模拼裝時,連接件應按規定放置,圍檁及對拉螺栓間距、規格應按設計要求設置。
4.梁、柱模板若采用卡具時,其間距要按規定設置,并要卡緊模板,其寬度比截面尺寸略小。
5.梁、墻模板上部必須有臨時撐頭,以保證混凝土澆搗時,梁、墻上口寬度。
節點處理:
為提高混凝土成型和模板裝拆工效,大模板與大模板之間采用企口連接,伸20mm,縮20mm,以便在模板安裝時模板與混凝土的垂直縫,避免漏漿,確保混凝土結構成型質量。
部分墻梁垂直相交處,考慮施工方便,并減少模板投入量,使墻梁一起澆筑,在該節點處配置留梁豁;“Z”字形墻體節點處配置“Z”型異形角模,支模方便,成型效果好。
伸縮縫處模板外側將螺母、墊板焊接在主背楞上,以方便拆卸穿墻螺栓。
內、外墻陰角板:在安裝大模板前,先安裝內、外墻陰角模。角模兩側大模板安裝后,用螺栓、ф48鋼管與兩方向大模板邊肋鎖緊。板面為企口蓋口形式。
大模板工程施工順序:
找平、放線、彈線 → 綁扎本段墻鋼筋→ 安裝予留洞模板、埋件及管線→支門窗洞口模板 →安裝角模板→組拼內、一側大模板→安裝組合螺栓 → 安裝外、另一側大模板→ 組合螺栓臨時緊固 →調整模板的位置、水平、垂直和順直 → 復核模板的尺寸及支撐質量 →澆筑本段墻體混凝土→ 墻體混凝土養護→ 按照先支后拆的原則拆除大模板 →清除模板面混凝土殘留物→ 刷脫模劑 →支樓板模板 → 綁扎本段樓板鋼筋 →澆筑本段樓板混凝土→進入下一施工段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