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司基本資料信息
|
原子熒光光譜儀原理
發射的熒光強度和原子化器中單位體積該元素基態原子數成正比,式中:I f為熒光強度;φ為熒光效率,表示單位時間內發射熒光光子數與吸收激發光光子數的比值,一般小于1;Io為激發光強度;A為熒光照射在檢測器上的有效面積;L為吸收光程長度;ε為峰值摩爾吸光系數;N為單位體積內的基態原子數。
如果有問題歡迎來咨詢!!?。?!
原子熒光光譜儀使用條件
原子熒光光譜儀使用環境要求為:儀器工作環境整潔、無塵、無腐蝕性氣體;環境溫度范圍15~40℃;相對濕度不大于85%,濕度過大易造成測試波動,建議安裝除濕機;需要在儀器煙囪的上方裝一個通風罩,通風罩的排風量600到1200m3/h,可在通風罩內裝一個阻尼,用于調節風量,設置氣體流量。
原子熒光光譜儀
利用蒸氣發生進樣技術可使待測元素與大量的基體相分離,從而大大降低了基體干擾。而且因為是氣體進樣,極大地提高了進樣效率;由載氣(Ar)將生成的氫化物或揮發性化合物導入氫火焰中原子化,而氫火焰在原子熒光光譜分析中具有很高的熒光效率和較低的背景,而且所有被測元素的主要共振熒光譜線均介于190~310nm之間,正好是無色散原子熒光光譜儀電倍增管靈敏度更好的波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