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分鐘前 黃石牛蛙養殖政策服務至上「武漢農科大」[武漢農科大7f89065]內容: 牛蛙的胃容可達空胃容的l0倍。6~8月是攝食旺季,每月每只平均攝食l60g人工飼料。平均每天食5克為宜。牛蛙生性兇殘,經常發生大蛙吃小蛙的現象。因此,人工養殖牛蛙要大小分養,盡量避免其同類相殘。牛蛙能吃也耐饑。在食物極度缺乏時,牛蛙的新陳代謝水平會自然降低。在低溫冬眠期,牛蛙可以承受4個月至1年的饑餓,體重大幅度減輕。

牛蛙的幼蛙適宜的生長溫度為25-30℃,環境溫度高于30℃或低于12℃,牛蛙就會出現食欲減退,生長停止,甚至出現不適應生存的現象。牛蛙屬于兩棲動物,氣溫低于10℃時,牛蛙停止取食等一切活動,潛入水底淤泥或潮濕的松土層中越冬,春季氣溫回升到10℃以上時鉆出地面進行活動。牛蛙在溫帶地區都能正常生長,養殖的溫度要注意控制。

牛蛙養殖過程中藥防止溫度過高或者過低
牛蛙蝌蚪生長的更適合溫度在23~25℃,當水溫升高到35℃以上時,就會嚴重影響生長,甚至導致失活。凡變質的飼料不能飼喂;凡是豬雞的混配飼料中,有統糠(粗糠)的飼料不能飼喂。因牛蛙蝌蚪吃進變質的飼料或粗糠(粗糠粘于腸道上不消化),易使牛蛙蝌蚪患病而減少存活。牛蛙蝌蚪在前肢長出后,尾部收縮時,呼吸作用也因鰓的退化而靠肺來進行,所以不能長期潛入水中。因此,除了要保持安靜的環境使其變形態外,還要在池中搭放一些木板等物協助變形態幼蛙登陸。

;水溫降低到8℃時,就攝食,停止生長。因此早春應該灌淺水,以利升高;高溫季節應該加深池水或搭蔭棚,或放少量水葫蘆,避免水溫過高影響生長。室內的養蛙池,一般面積10~20平方米不等,要有自來水或井水能通向各池,以便換水和沖洗。為了節約面積,充分利用空間,可采用多層次的立體養殖結構,一般以2米為一層,空間層以水泥預制板架設而成,層與層之間設置樓梯,以便上下操作管理。各層的結構設施均相同。
成蛙養殖的日常管理大體與幼蛙相同。但放養密度不同,體重達100克以上的蛙,每平方米放養50只,可以一直養到商品規格。若放養時的體重不到100克,密度可稍大些,以后隨著蛙體的生長,逐步將生長迅速、個體大的蛙,篩選分級飼養或銷售,同時也可降低該池的密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