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司基本資料信息
|
錨桿布設
錨桿布設包括錨桿埋置深度、錨桿層數、錨桿的垂直間距和水平間距、錨桿的傾斜角、錨桿的長度、鉆孔直徑等。
(1)錨桿的埋置深度
應保證不使錨桿引起地面隆起和地面不出現地基的剪切破壞,上層錨桿的上面需要有一定的覆土厚度,一般覆土厚度不小于4~5m。
(2)錨桿的層數和間距
應通過計算確定,一般上下層間距為2~5m,錨桿的水平間距多為1~4.5m,為錨固體直徑的10倍。
(3)錨桿的傾角
為了受力和灌漿施工方便,不宜小于12.5°,一般與水平成15°~25°傾斜角。
錨索制作
1)編束前對鋼絞線進行外觀檢查,要確保每根鋼絞線順直,不扭不叉,排列均勻,除銹除油污,對有死彎、機械損壞及銹坑處應剔除。編束時,嚴格按照設計圖紙安裝,保證錨索的“平、直、順”。
2)錨索制作應在工作臺上進行,應具有良好的防雨、防污染設施。
3)無黏結鋼絞線編索前,應將錨固段及錨頭FG套管剝去,使用清洗劑洗去油脂并套上止油護套,并對鋼絞線進行防護。
4)錨索根據設計結構進行制作,隔離架應按設計要求設置,其間距允許偏差50mm。
5)錨索編制中鋼絞線應一端對齊,排列平順,不得扭結,綁扎牢固,綁扎間距宜為2.0m。
6)導向帽應按設計要求制作,與索體連接應牢固可靠。
7)隔離架、導向帽和架線環應由鋼、塑料或其他對桿體無害的材料組成,不得使用木質隔離架。
8)錨索制成后,經檢驗合格應簽發合格證,并進行編號,掛標示牌,注明生產日期、使用部位、孔號。
合格錨索應按編號整齊、平順地存放在距地面20cm以上的支架或墊木上,不得疊壓存放。支架間距宜為1.0~1.5m,并進行臨時防護。錨索存放場地應干燥、通風,不得接觸硫化物、氯化物、亞硫酸鹽、鹽等有害物質,并應避免雜散電流。
水灰比對水泥漿起著特別重要的作用。過量的水會使拌合料發生泌水并降低其強度,同時也會產生較大的收縮,結果將降低硬化砂漿的耐久性。經驗表明,同定錨桿所用的砂漿的適宜的水灰比為0.4~0.5,灰砂比為1∶1或1∶0.5(質量比)。
為了增加砂漿的流動度,降低硬化后的收縮,提高強度,可在砂漿中加入非引氣型外加劑。但應注意,外加劑不能對拉桿材料有腐蝕作用。
注漿
1、注漿配合比
錨索砂漿配比根據試驗確定,當采用純水泥漿灌注時,水灰比應取0.4~0.5。為加快施工進度和確保注漿質量,漿液中應摻入一定量的及早強劑,其28天的強度不應低于1MPa。
2、分序用壓力風沿一次注漿管吹洗排除孔內滲水,檢查管道是否通暢和封堵裝置的密封性;錨固段灌漿長度應符合要求,阻塞器位置應 6
準確,不論錨索孔的方向如何,在注漿時均采用排氣法注漿。對下傾的孔,注漿管插至孔底,漿液由孔底注入,空氣由止漿環處的排氣管排出;對上傾錨索,漿液由止漿環處注入,空氣壓向孔底,由孔底進入排氣管排出孔外。
3、連續緩慢灌注漿液,當灌漿量大于理論吸漿量,回漿量比重不小于進漿量,且穩壓30min,孔內不再吸漿,即進、排漿量一致,方可結束;
4、注漿結束,在漿液初凝前,要進行不少于2次補灌。當漿液凝固到不自孔中回流出來之前,應保持不小于0.4MPa的壓力進行閉漿。補灌過程中如有滲水,要用灌漿機按固結灌漿要求灌注。灌漿采用灌漿自動記錄儀。
5、無粘結錨索的錨固段和自由段一次灌漿形成。錨固段灌漿壓力0.3MPa~0.5MPa,排氣管回濃漿后即以0.5MPa的壓力閉漿,閉漿時間30min。自由段灌漿壓力不小于0.8MPa。
6、對穿式無粘結錨索采用一次灌漿,灌漿結束后進行張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