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司基本資料信息
|
發球時,球速的快慢與球拍揮動的速度有關,與球拍觸球的一瞬間作用到球上力度有關。(6)動作力度適當加大,加快擺速,并切得薄,這樣擺速越快,擊球力量就越大,球拍摩擦球的力量也加大,球的旋轉就得到加強。雖然,增大發球力量 ,容易引起失誤,但發短球加力,球又短、又轉、又低、落點好;發加力長球,球又長、又急、又轉、落在左右邊角上。這些正是體現了乒乓球的藝術性和技術性。加力發球時,控制好撞擊力和磨擦力的比例,適當增加球在球拍上磨擦時的螺旋線的長度、減少磨擦厚度、適當延長球在球拍上磨擦的時間,觸球時的爆發力越大,其發球的質量就越高。
雖然說乒乓球容易入門,中國人幾乎都會來幾下,但要把水平提高到非常高卻非常困難。技巧性高,永遠有琢磨不完的技術,為愛好者提供了探討,研究,努力的空間。
因此,一般人只要愛上了乒乓球,就沒有幾個人不被它的魅力所俘獲。
七、乒乓球的協調性要求對人鍛煉很大
經常看見一些老人走路和小孩子學走路一樣一歪一倒,其實是平衡協調能力出了問題,經常鍛煉可以保持正常的平衡協調能力。
乒乓球對人的反應、靈敏、平衡、協調都有很好的鍛煉作用。在兩個右手橫拍兩面反膠選手互斗反手形成相持時,快帶是雙方主要的擊球方法,如果有一方側身改打直線,往往能占得先機,但前提在于起板的突然性和發力程度,否則另一方一個正手快帶斜線偷襲空檔,得分的概率極高,這就是快帶威力的一種典型表現。乒乓球運動,要求動作符合一定的規律,要全身配合協調才能打出漂亮的球。 比如在攻球的過程中,每一板球都需要調動從腳掌、腿、腰、大臂、小臂、手腕乃至手指,次序著力,也有人的腳步轉換、拍型控制、揮臂速度變化等。這些鍛煉能夠有效地提高人體機能的協調性,所以,經常打乒乓球的人一般都能做到反應靈敏、動作協調,充滿美感。
八、乒乓球的鍛煉適合現代人的需要
我們正處在工業化和信息化的時代,各種資訊紛至沓來,不可回避,報刊、書籍看不完,電視、手機信息、電腦面前,一待就是幾個小時。這些長時間、定距離的用眼的結果,只能使得我們的眼睛疲憊不堪,頸椎腰椎病痛的人與日俱增。
參加乒乓球運動,眼睛跟著銀色的乒乓球不斷調解距離,很好地緩解了眼睛肌肉的僵硬不適。在眼睛感覺疲勞時打上一盤乒乓球,眼睛感覺清爽。
頸椎、腰椎也隨著乒乓拍的揮舞,得到鍛煉,因此乒乓球運動對為影響現代人生活質量的幾大病癥都具有針對性的效果,并且立桿見影。
在面對接對方拉的弧圈球時,長膠有一板“磕”的技術非常實用。即在來球剛剛從臺面彈起時,就迎球出拍,拍形基本上與臺面垂直,當來球上旋強烈時,應適當增加壓拍角度,控制好用力,防止回球出界。
磕在擊球時稍帶有一個側向下切的動作,回球下沉比擋更為明顯,因此威脅更大,適用在來球速度不是太快,上旋不是太強烈的情況下。
動作要領
在運用磕時,球拍的起始位置在胸前,因為是對付速度比較慢的來球,伸手不要太早,當來球過網后,在上升期擊球合適。
拍形保持垂直或略后仰,特別是回擊旋轉較強的加轉弧圈球時,不能看來球很轉,就把板形下壓,這樣會打“滑”的。
接觸球的后中部,手臂向前下方用力。此時手腕一定要固定,向下用力要柔和一些,用力方法有點像正、反膠的減力擋。在擊球過程中,要帶一點摩擦,不能直接推出去,那樣對球就會失去控制。
在身體控制上,在磕的全過程中,要特別注意收腹、含胸。因為一般情況下,磕過去的球運行距離是比較短的,可調節的范圍很小。這就要求身體和手上的控制要非常精細,不然的話,就會使球不過網,造成失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