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司基本資料信息
|
射頻電磁輻射檢測,源策通提供的射頻電磁輻射檢測服務,射頻電磁輻射(Radio Frequency Radiation.RFR)是非電離輻射的一部分,頻率在100kHz~300GHz的射頻電磁輻射。射頻電磁輻射一般包括:移動聯通電信射頻輻射、射頻輻射、氣象站射頻輻射、雷達射頻輻射等。射頻輻射檢測方法:頻率低于300MHZ,應對電場強度和磁場強度分別測量,頻率大于300MHZ時,可以只測電場強度。測量儀器應盡量選用全向性探頭的場強儀或漏能儀。射頻輻射檢測基本限值: 職業照射:在每天8h工作期間內,任意連續6min按全身平均的比吸收率(SAR)應小于0.1w/kg。公總照射:在一天24h內,任意連續6min按全身平均的比吸收率(SAR)應小于0.02w/kg。評價標準:工頻電場評價標準為12V/m,功率密度評價標準為40uw/cm2。
工頻磁場抗擾度測試試驗的磁場波形為工頻正弦波形,測試設備有試驗發生器、感應線圈、接地板等。試驗磁場由注入感應線圈中的電生。參考接地板與實驗室的安全地在一起。試品放在參考接地板上,中間由0.1m厚的絕緣物墊起。試驗用的電流發生器應放在離線圈不超過3m遠的地方,一端與參考接地板相連。
工頻磁場是由設備附近導體中的工頻電流或附近的變壓器泄露產生的騷擾產生,對于附近的導體產生的工頻磁場,分為兩種情況:
正常運行條件下,產生穩定的磁場,幅值較小。
故障條件下的電流,幅值較高,持續時間較短的磁場,可能造成保護裝置,如熔斷器動作。
電磁輻射監測流程
1. (制定監測方案)根據業主要求和關于環辦輻射函[2017]1990號文件的內容,制定監測方案。對環境敏感區域和可能在公眾活動區域造成較大電磁輻射水平以及某優勢地勢等具有代表性的區域進行電磁輻射監測。
2. (選取監測時間)根據檢測方法的規定,選取正常時間段進行區域監測,且監測時間的天氣條件應符合行業標準和儀器標準中規定的使用條件,測量記錄表應注明環境溫度、相對濕度等。
3. (檢驗監測)根據監測技術規范對污染源進行分析,先選用寬頻帶的綜合場強測量儀對周圍環境電磁輻射場中關心點的總的功率密度進行監測,再選用選頻測量儀器對電磁輻射場中異常點進行分頻測試,測定該點某一頻段的電磁輻射功率密度值。
4. (繪制檢測結果表格)根據據結果分析,對檢測區域的環境保護目標和電磁輻射現場抽樣監測結果進行匯總,判斷是否達標。
5. (結果評價與結論)很具單個區域貢獻管理的驗收標準和對公眾照射的導出限制,擬定電磁輻射監測結果判別流程,對現狀結果給出結論
6. (出具監測報告)對檢測區域的項目名臣、檢測類型、監測方式、監測環境條件、檢測依據、主要使用儀器、儀器主要技術指標進行分析,后得出監測結論,出具監測報告。
服務范圍
通信基站
雷達、、廣播、電視等發射站/臺
變電站、換流站、輸變線路、發電廠、變壓器、機房
家用電器、辦公場所
X、CT機、工業探傷用加速器、高能加速器、微功率堆、強同位素源等
物體表面
民用建筑、土壤
檢測標準
HJ972—2018《移動通信基站電磁輻射環境監測方法》
HJ 1151-2020《5G移動通信基站電磁輻射環境監測方法(試行)》
HJ 1136-2020《中波電磁輻射環境》
HJ 1199—2021《短波電磁輻射環境監測方法》
HJ/T10.2-1996《輻射環境保護管理導則 電磁輻射監測儀器和方法》
HJ 681-2013《交流輸變電工程電磁環境監測方法(試行)》
DL/T 988-2005《高壓交流架空送電線路、變電站工頻電場和磁場測量方法》
GB/T 7349-2002《高壓架空送電線、變電站無線電干擾測量方法》
GB 39220—2020《直流輸電工程合成電場限值及其監測方法》
HJ1157-2021《環境γ輻射劑量率測量技術規范》
GB/T 14056.1-2008《表面污染測定 部分:β發射體(Eβmax>0.15MeV)和α發射體》
GB 50325-2020 《民用建筑工程室內環境污染控制規范》附錄C 土壤中氡濃度及土壤表面氡析出率測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