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司基本資料信息
|
磷化處理是一種化學反應,在表面形成一層膜(磷化膜)的一種表面處理工藝。
磷化處理工藝主要用在金屬表面,目的也是為金屬表面提供一層保護膜,讓金屬與空氣隔絕,防止其被腐蝕;還會用于一些產品涂漆之前的打底,有了這層磷化膜能夠提高漆層的附著力和防腐蝕能力,提高裝飾性讓金屬表面看起來更漂亮,并且還能夠在部分金屬冷加工過程中起到潤滑的作用。
經過磷化處理后能讓工件在很長時間內不會氧化生銹,所以磷化處理的應用非常廣泛,也是常用的一種金屬表面處理工藝,在汽車,船舶,機械制造等行業中應用越來越多。
根據不銹鋼的材質和氧化皮嚴重程度不同,可以用原液或按1:1~4的比例加水稀釋后使用;鐵素體、馬氏體和鎳含量低的奧氏體不銹鋼(如420、430、200、201、202、300、301等)稀釋后使用,鎳含量較高的奧氏體不銹鋼(如304、321、316、316L等)用原液浸泡;一般常溫或加熱到15~30度后使用,浸泡5-15分鐘或更長時間(具體時間和溫度用戶根據自己的試用情況確定),至表面污垢完全清除,成均勻銀白色,形成均勻致密的鈍化膜為止,處理完成后取出,用清水沖洗干凈,好再用堿水或石灰水沖洗中和。
對于不銹鋼的酸洗鈍化,早起源于挪威,我國是在1992年才慢慢著手研究,現在廣泛用于船舶及冶金行業。
不銹鋼在焊接或拋光過程中表面會生產低鉻的高溫氧化皮,顏色通常由黃至藍,由于鉻的含量低很容易被腐蝕,為了獲得富鉻表層并保持不銹鋼的耐腐蝕性能,罡正會對不銹鋼表層進行酸洗處理,以去除碳鋼污染、拋光和熱回火形成的制造殘留物。
我們首先準備酸洗劑,配方(配方的百分比含量是體積分量;在配制過程中先加水后加酸,先加鹽酸后加)有三大類:
1、浸洗酸液:(密度1420kg /m3)20%,5%,其余為水。
2、刷洗酸液:50%鹽酸 + 50%水。
3、酸膏:鹽酸(密度1190kg/m3)20ml + 水100ml + 膨潤土150g 。
酸洗工序
1、酸洗浸洗:適用于小工件。將工件在刷洗槽中浸泡25—40分鐘,取出后用清水沖洗干凈。
2、酸洗刷洗:適用于大型部件 ,用刷子或擦布反復刷洗,直到工件變成白亮色,然后用水沖洗干凈。
3、酸膏酸洗:適用于大型部件,將酸膏涂敷在工件結構表面,停留幾分鐘,然后用清水沖洗干凈。
酸洗能去除工件表面的氧化層,在刷洗的表面形成一層無色致密的氧化膜,有效提高了不銹鋼耐蝕性。
磷化渣的影響
①磷化中生成的磷化渣,既浪費藥品又加大清渣工作量,處理不好還影響磷化質量,視為不利。
②磷化中在生成磷化渣的同時還會揮發出磷酸,有助于維持磷化液的游離酸度,保持磷化液的平衡,視為有利。
2、磷化渣生成的控制
①降低磷化溫度。
②降低磷化液的游離酸度。
③提高磷化速度,縮短磷化時間。
④提高NO-3 與PO3-4的比值。
磷化膜檢驗
①外觀檢驗
肉眼觀察磷化膜應是均勻、連續、致密的晶體結構。表面不應有未磷化的殘余空白或銹漬。由于前處理的方法及效果的不同,允許出現色澤不一的磷化膜,但不允許出現褐色。
②耐蝕性檢查
⑴浸入法
將磷化后的樣板浸入3﹪的氯化鈉溶液中,經兩小時后取出,表面無銹漬為合格。出現銹漬時間越長,說明磷化膜的耐蝕性越好。
②點滴法
室溫下,將藍點試劑滴在磷化膜上,觀察其變色時間。磷化膜厚度不同,變色時間不同。厚膜﹥5分鐘,中等膜﹥2分鐘,薄膜﹥1分鐘。
酸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