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司基本資料信息
|
避雷針是以前的叫法,在中華人民共和國GB50057-2010《建筑物防雷設計規范》中,已經放棄了這一稱呼,而代之以‘接閃桿’。接閃桿與接閃帶、接閃線、接閃網、用以接閃的金屬屋面、金屬構件等,統稱為接閃器;“滾球法”是國際電工委會(IEC)推薦的接閃器保護范圍計算方法之一。接閃器和引下線、接地裝置共同組成了建筑物或構筑物的外部防雷裝置,用以避免或減少閃中建筑物(構筑物)上或其附近造成的物理損害和人身傷亡
之所以將避雷針改名為接閃桿,是因為以前的名稱不科學,沒有反映出接閃桿的原理。避雷針剛剛出現在中國時,人們以為它可以避免房屋遭受雷擊,所以稱其為避雷針。但事實上,避雷針保護建筑物的方式并不是避免房屋遭受雷擊,而是引雷上身,然后通過其引下線和接地裝置,將雷電流引入地下,從而起到保護建筑物的作用。正因為這個原因,也有人建議將避雷針改名為引雷針,但總的來說,還是接閃桿這個名稱較為貼切。避雷針是以前的叫法,在中華人民共和國GB50057-2010《建筑物防雷設計規范》中,已經放棄了這一稱呼,而代之以‘接閃桿’。
合理選用避雷針保護范圍的計算方法。常用避雷針(這里僅指單針)保護范圍的計算方法主要有折線法和滾球法。“折線法”的主要特點是設計直觀,計算簡便,可節省投資,但不適用于高度大于20m的建筑物;避雷針其實是引雷針,所以防雷工程需要經過嚴謹的科學計算,稍有不慎可能反而“引雷入室”。“滾球法”的主要特點是可以計算避雷針或避雷帶與網格組合時的保護范圍,但計算相對復雜,按此方法計算出的投資成本較大。在這二種計算方法中,“折線法”是比較成熟的方法,在電力系統又稱“規程法”,即單支避雷針的保護范圍是一個以避雷針為軸的折線圓錐體。
避雷線是鐵質的,避雷針是銅質(也可以是銀質的),避雷針頂端向天,避雷線連接避雷網埋地,避雷線連接避雷針,雷雨季節,雷電從天空從避雷針進入避雷線直至埋地的避雷網,是消除雷擊保護建筑物或儀器的設施。大都用于建筑,變壓器電線竿,機房,發射架等。避雷線分圓截面和扁截面兩大類型。接復層金屬包基體金屬的不同分為:鉛包鋼、鉛包銅、銅包鋼、鉛包鋼避雷線。避雷針用于高層建筑、煙囪或油罐上。他的肖像被人們珍藏在枕頭下面,而仿照避雷針式樣的尖頂帽成了1778年巴黎較摩登的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