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司基本資料信息
|
內注式單體液壓支柱工作液為5號液壓油, 回柱時油缸中液壓油流回活柱內腔形成封閉式循環;不需要泵站和管路系統,配套設備少,成本低;在沒有電源和泵站的地方照樣使用,靈活性大、管理方便、簡單;由于工作液是封閉式循環,支柱回柱時液壓油流回活柱內腔,實現支柱本身液壓油的閉路循環,液壓油消耗很少;在煤礦薄煤層開采中基于單體液壓支柱的支護方式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對頂板管理有著自身的優越性,它對頂板的支撐力分布較均勻。支柱液壓系統為閉式系統,液壓油不外溢,不污染環境,有利于環保,并對工作面生產影響小,較好地保持了工作面環境,勞動條件較好;支柱的閥全部裝在支柱內腔,受外界污染的可能性小,可靠性高。 內注式單體液壓支柱為內部供液結構的礦用單體液壓支柱,主要由頂蓋、通氣閥、缸體、活柱體、活塞、手搖泵、卸載閥、安全閥和手把體等零部件組成。
液壓支架立柱經過長時間的研發,有了很大的突破,可以讓液壓支架立柱使用的更加的合理。
液壓支架立柱導向套組裝機構,包括底座以及豎直設置在所述底座上并與底座通過鉸鏈結構相連接的機架,一傾斜設置的擺臂油缸與所述機架相連,所述機架可在所述擺臂油缸的驅動下通過所述鉸鏈結構向所述擺臂油缸的一側傾斜,所述機架上還設有豎直升降的升降油缸以及用于立柱導向套安裝的、并與所述升降油缸相配合連接的馬達。本發明采用了擺臂式結構并豎直安裝導向套,能夠防止立柱自重把密封圈壓壞;四、使用時請不要超過液壓千斤頂額定載荷,超載會造成設備故障和人身傷害。本發明的馬達采用浮動式結構,解決了馬達與立柱的不同心問題;本發明采用了兩根彈簧的結構,既解決了導向套螺紋軸向位移補償問題,又避免了軸向磨損。因此,本發明既控制了導向套的預壓力大小,又可以有效地保護導向套不被壓壞。
單體液壓支柱回柱注意事項:
1、單體液壓支柱回柱前要檢查四周頂板,支架是否完好,如有斷梁、缺柱以及其它不安全因素時,必須處理后方可回柱。
2、單體液壓支柱回柱要兩人配合,一人回柱,一人觀察頂板。回柱時必須在支架完好的安全地點進行工作,要清理好退路,打好支柱,并告知在四周工作的其它職員。
3、當頂板來壓和碰到其它險情時,要停止回柱,待處理后再回撤。答應分段回柱時,分段工作間距不得小于規定。
4、大面積懸頂和頂板壓力過大時,不得人工回柱,應用絞車遠間隔回柱,或用其他安全方式回撤。
1.支柱必須達到出廠試驗要求或維修質量標準,方可下井使用。到礦的新支柱,也必須經過檢查復試合格,才能下井使用。
2.檢查乳化液泵機械電器部分是否正常,油箱乳化液是否夠,濃度是否合適,然后啟動乳化液泵,待泵各部運轉正常,供液壓力達到泵站額定工作壓力時方可向工作面供液。
3.將支柱移至預定支設地點后,先用注液槍沖洗注油閥體,然后將注液槍插入三用閥中并用鎖緊套連接好。
4.支柱次使用時,應先升、降柱一次(大行程),以排凈缸體內空氣,才能正常使用。使用中的支柱,活柱升高量已低于小安全回柱高度時,應及時回撒,以免壓成“死柱”。
5.禁止用錘、鎬等金屬物體猛力敲砸支柱任何部位,以免損壞支柱。萬一支柱被壓成“死柱”,只能采取挑頂或的方法取出,不允許炮崩、錘砸或鉸車拉。
6.支護過程中,不準以支柱手把體作為千斤頂支點,以免損壞支柱。
7.回柱時應嚴格遵守有關回柱安全操作規程確保安全生產。
8.回撤下來的支柱、應頂蓋朝上豎直靠放。不準隨地橫放以免水和煤粉進入支柱內腔和銹蝕表面。井下不允許存在無三用閥的支柱。若三用閥損壞,應及時將替換的三用閥裝上。
9.因工作面粉塵大,故除了替換頂蓋、三用閥外,其它零部件不允許在工作面拆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