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司基本資料信息
|
灰塑
灰塑,古稱灰批,材料以石灰為主,作品依附于建筑墻壁上沿和屋脊上或其他建筑工藝上,是嶺南傳統建筑裝飾工藝,淵源其甚早,以明清兩代為盛行,尤以祠堂、寺廟和豪門大宅用得。(屋脊灰塑,馬頭灰塑 ,正面檐下灰塑 ,青云巷灰塑)
灰塑工藝精細,立體感強、色彩豐富;題材廣泛,通俗易懂,多為人們喜聞樂見的人物、花鳥、蟲魚、瑞獸、山水及書法等。地仗處理:為保護木材和保證彩畫的質量,對地仗進行處理叫地仗處理。佛山灰塑具有顯著的地域特征和傳統的民間美術藝術價值。做工方面,佛山灰塑精致細膩,色彩艷麗。用材方面,灰塑藝人因地制宜,采用適合佛山炎熱而潮濕的氣候的雕塑材料石灰。它耐酸、耐堿、還耐溫。制作流程方面,佛山灰塑必須到待雕塑建筑的現場,于常溫下制作,不需燒制。制作過程中,在景物之中或每組圖案之間,巧妙地留出裝飾性通風孔,從而減輕臺風對脊飾的猛烈沖擊。值一提的是,灰塑學藝需要10年左右的時間才能出師,獨立施工。
陳家祠11條瓦脊中以聚賢堂正中瓦脊的規模大,其總長27米,高2.9米,連灰塑基座總高達4.26米。脊飾的制作方法集貼、捏、搓、捺、雕、塑等多種陶藝手法,其中以貼塑為主,都是手工操作。全脊由39塊飾件連接而成,共塑223個人物,題材包括八仙賀壽、加官進爵、麒麟、和合二仙、天官賜福、feng塵三俠、香山九老等場面,這些都是人們熟知的神話傳說和歷史故事,人物群像的背景是高低相望的亭臺樓閣。整條瓦脊采用連景式組成,內容豐富、形象生動,恰似一個巨大的舞臺。
經過四期的建設,寶墨園面積達168畝(約10萬平方米),規模宏大.造型高雅,集清官文化、嶺南建筑工藝、嶺南園林藝術和珠江三角洲水鄉特色于一體,成為遠近聞名的庭園精品。
佛山市南星古建先后修復新做完成的灰塑工程有深圳松崗文天祥紀念館,東莞烏沙李氏大宗祠,東莞龍眼張氏大宗祠,麻涌陳氏大宗祠,廣州光孝寺大殿,羅定孔子廟,電白官地村黃氏大宗祠,江門開平風采堂,順德樂從陳家祠,花都朱村朱氏大宗祠,順德杏壇龍潭村龍母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