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司基本資料信息
|
1.2凈化水質,增加溶氧
蝦蟹在肥水中生長慢,且容易生病。池塘中種植大量水草,可吸收水中大量的營養鹽類,使水轉清,同時可通過水草的光合作用產生大量氧氣,加速水中有機物的氧化分解,有利于凈化水質,促進蝦蟹健康生長。
1.3營造良好的生態環境,提高蝦蟹品質
水草為蝦蟹提供棲息、蛻殼的良好生態環境,可明顯提高蝦蟹的成活率和回捕率。高溫季節水草還可吸收太陽能,降低池水溫度,利于蝦蟹生長。養出的蝦蟹背青肚白,品質與天然生長相似。
不論沉水植物是否存在,藻類的生物量與湖水中氮、磷的含量呈正相關 。但藻類生命周期短,對水體中氮、磷營養鹽固定能力弱,而沉水植物具有過量吸收營養物質的特性,個體大,生活周期長,體內積累的氮、磷多,儲存較藻類穩定,能有效降低氮、磷循環速度、控制藻類的暴發 。
對于根系不發達的沉水植物如黑藻、伊樂藻、金魚藻等,主要依靠自身葉片吸收水體中的營養鹽,如NO3-、PO43-、CO2和HCO3-,進而與浮游植物形成競爭關系。研究表明,大量沉水植物可以導致水體中磷含量急劇下降,造成浮游植物缺乏營養鹽而難以在夏天形成水華。
通過對梁子湖與湖北省其他四個不同水深的湖泊間菹草石芽萌發率月動態的野外調查和萌發實驗,發現無光環境下菹草石芽的萌發率較有光下的小;五個湖泊的石芽均于7月初即開始萌發,相同月份不同湖泊石芽的平均萌發率基本與其平均水深成負相關關系,但12月初各湖泊的平均萌發率相近(>95%);同一湖泊水深越大,相同月份的萌發率越低,水深的增加能顯著推遲萌發起始時間,但不改變其終萌發率(12月初>95%)。進一步研究發現在光照和缺乏基質的條件下,菹草石芽的萌發率和出苗率提高,光對菹草萌發苗根的生長無促進作用。
二、生態作用
沉水植物在水生生態系統中的地位。幾乎所有的相關報道都認為,沉水植物給水生動物提供更多的生活棲息和隱蔽場所,又可以增加水中的溶氧,凈化水質,擴大水生動物的有效生存空間,同時,沉水植物的幼嫩部分又可供水生動物攝食,從而改善整個水生生態系統。
三、常見的沉水植物
1.苦草
科屬:水鱉科,枯草屬。
別名:蓼萍草,扁草。
特征:沉水草本;具匍匐莖,徑約2毫米,白色,光滑或稍粗糙,先端芽淺黃色;葉基生,線形或帶形,長20-200厘米,寬0.5-2厘米,綠色或略帶紫紅色,常具棕色條紋和斑點,先端圓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