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司基本資料信息
|
MIDI教室的特點
MIDI音樂格式,帶有強烈的電子感,以及廣泛適用性和便利性,催生了那個年代眾多的音樂類型。重塑了1980年代的流行樂。
MIDI格式早期的的“開源精神”概念,讓每個人都能創作”復雜的音樂片段”,MIDI標準的支持者推動它成為連接著著全世界的自由紐帶。三十年以后,MIDI仍然強勁不衰,作為音樂錄制和制作的關鍵組件而存續著。
MIDI標準能讓人們在自己家里進行音樂創作,使人們終于能夠把合成器和鼓機連接到電腦上。于是,MIDI很快變成了連接各種型號的合成器、鼓機、采樣數據和計算機的產業標準。
MIDI無論放置在哪里,都能在一個合成器上演奏些東西,并能在另外一個合成器上播放完全一樣的聲響。復雜而精心控制的的合成器聲效、鼓機和采樣樣本見證了編曲技術從不可能到可能的轉變。
MIDI教室——MIDI標準
常見的MIDI標準由GM、GS、XG,各標準之間存在著競爭。GS標準是在ROLAND的早期產品MT-32和CM-32/64的基礎之上,規定了MIDI設備的同時發音數不得少于24個、鼓镲等打擊樂器作為一組單獨排列、128種樂器音色有統一的排列方式等。有了這種排列方式,只要是在支持GS標準的設備上制作的音樂,拿到任何一臺支持同樣標準的設備上都能正常播放。
在GS標準基礎上,主要規定了音色排列、同時發音數和鼓組的鍵位,而把GS標準中重要的音色編輯和音色選擇部分去掉了。
GM的音色排列方式基本上沿襲了GS標準,只是在名稱上進行修改。XG同樣在兼容GM的基礎上做了大幅度的擴展,如加入了“音色編輯”的功能,使得作曲家可以在MIDI樂曲中實時地改變樂器的音色;還加入了“音色選擇”功能,在每一個XG音色上可以疊加若干種音色。
MIDI教室——音源的由來
目前,音源有軟件音源,也有硬件音源。硬件音源便宜的音色太爛,音色好的又太貴,我就暫且不說硬音源了,但咱中國人牛啊,而且還有俄羅斯人做后盾,所以咱用軟音源不用錢。而美國人則是用不起軟音源的,才用硬音樂。
每一套軟音源的由于采樣精度的不同,大小也不同,從幾M到幾十G,甚至幾百G都有。我的一套維也納的交響音色全套,就幾百G。所以我在上述才會推薦1T的硬盤。
以前的軟音源很多都要寄于縮住軟件上才能使用,現在很多新開發出來的音源都可以獨立使用,但只能演奏,并無法寫midi信號。而音樂制作的過程,就必須把音源寄于縮住軟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