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司基本資料信息
|
|||||||||||||||||||||||||
實踐證明,開展水土保持工作是山區生態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水土保持是一項面廣量大、復雜的系統工作,要全方面測試分析評估其效益,確實不易。據第二次水土流失普查結果,全國水土流失面積高達365萬平方公里,其中水蝕面積高達165萬平方公里,風蝕面積191萬平方公里,水蝕風蝕交錯帶26萬平方公里,有很多地方還存在大量的重力侵蝕。近10年,國家水土保持重點工程規模和范圍不斷擴大,全國累計初步治理水土流失面積近110萬平方公里,帶動全國實施坡改梯面積近500萬畝。全國有1.5億群眾從水土保持治理中直接受益,2000多萬山丘區群眾的生計問題得以解決。

水土保持是一項面廣量大、復雜的系統工作,要全方面測試分析評估其效益,確實不易。法律完善了水土保持法律責任種類,提高了處罰力度,增強了可操作性,提升了法律的威懾力。一般將水保效益分為經濟、社會、生態三部分,對水少沙多的北方河流還增加一項攔泥效益。不同水保措施,不同地形地質條件下的單項效益,以便為水保評價提供依據;從土壤流失至進入干流之間各河段的水沙變化及其對周邊的經濟、社會、生態和人文的影響,以便了解輸移過程,可能產生的負效益或不利影響,如對大小水庫、坑塘、澇池的運用壽命,對河岸的沖刷破壞,對農作物沙壓減產等。

水土保持面廣量大,情況復雜,既是理論問題,也是實用問題,既是自然科學,也是社會科學,既注重于經濟發展,更關注生態環境,既要有辯論思維,又要考慮政策法規。生態環境既是總效益的一部分,也是促進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分析研究與不同生態環境相適應的社會經濟效益,具有現實意義。從人與自然以及物與物之間的和諧共處,才是水土保持的至高理想。當然,這既是很高的要求,也是很艱巨的任務,既限于科技水平,也限于政經條件。但是只要我們努力研究,積極爭取,總有一天能夠達到或部分達到這一艱巨而偉大的戰略目標。

梯田的作用:坡地修成梯田,改變地形,縮短坡長,從而能有效地蓄水攔泥,控制水土流失。人工植被水土保持功能的發揮則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呈現出較復雜的情況。坡耕地修成梯田,改變了田面坡度,增加了土壤水分的入滲時間,從而提高了土壤涵蓄水分、養分的能力,改善了土壤物理化學性質,為作物生長提供了良好的環境。坡面修成梯田,由于田面坡度平緩、寬度勻整,故為機械化耕作創造了有利條件。坡面修成梯田后,可改善農業生產條件,提高單位面積糧食產量,從而促進退耕還林還牧,調整農業生產結構,有利于保護土地資源。坡面修成梯田,為溝壑治理創造了條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