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司基本資料信息
|
問題一:有些新手焊工在焊接的時候經常出現焊道下趟,主要原因焊條角度不對以及焊條距離上破口較近造成。
解決辦法:應保持焊條與管板之間夾角為45°,前后傾斜80-90°,焊條距離管板交接處下破口1-2mm即可,如果對于焊角尺寸有特殊的要求,焊角5mm可以不用擺動,焊角6-8mm做鋸齒狀擺動。
問題二:接頭接不好
解決辦法:接頭主要看熔池,為了接頭平整,應該在上一道焊道的結尾處的熔池中心靠上大約三分之一處起弧,然后熔池穩定后畫圈填滿焊縫前行。
換熱管管端伸出管板,可形成各種焊腳高度尺寸的焊縫。這個焊腳尺寸需要強度校核的,這種型式便于計算不過時調整。
這種結構手工焊和自動焊均可。多道焊時,在完成打底焊后可進行目測檢查和PT,以控制根部焊縫質量。
另外,這種結構在制造時可預先將管端伸出管板足夠長,待焊接完成后,可對整個管板的管口端部進行機械加工,使所有管口端面在同一水平面上。對于生產工藝上要求管內壁形成均勻液膜立式安裝的換熱器、冷凝器,可采用這種結構。
不過,這種角焊縫的缺點在于,由于管端突出,比起入口圓滑的換熱管與管板平齊、換熱管端下沉的結構,它會產生較大的入口斷面收縮率(參考文獻如此,個人不太理解),在管口可能存在介質沖蝕。
試驗的焊接選擇使用自動行走機構夾持等離子焊槍,以實現機動化焊接。(2)焊材的選用根據焊接試板厚度,若不填充絲會造成焊接完成后焊縫表面下凹而低于母材,難以滿足產品要求,故使用帶填充絲的焊接工藝。(3)氣體離子氣和保護氣均選擇使用純度≥99.99%的氣,氣電離電壓相對較低,容易引弧;且其熱導率小,而且是單原子氣體,高溫時不易分解吸熱,故焊接時電弧熱損失較少,電弧也較穩定;同時氣比空氣重(約重25%)作為保護氣時,不易漂浮散失,保護效果好;并且在惰性保護氣中成本相對較低。
當焊接進行到8~9點區間,運弧高度差需逐漸減小,當到達9點位置時運弧高度應基本等高后快速更換焊條形成接頭,繼續焊接。當焊接超過9點位置時,9~12點區間我們采用先靠管子側運弧,后靠板材坡口側運弧,并且靠管子側的運弧高度稍高于板材坡口側。隨著焊接繼續向12點方向進行,高度差逐漸減小。當焊接進行到12點位置時不能熄弧,仍需繼續焊接以超過12點約10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