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司基本資料信息
|
南雄鼎成新材料科技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從事有機硅乳液型防水劑和干粉憎水劑的工廠,如果您有機硅砂漿憎水劑,表面憎水劑,有機硅乳液憎水劑,水性憎水劑的需求,請聯系楊經理
干粉憎水劑FS-180用在與水泥相混合的各類干粉砂漿中,它的摻量為水泥骨料干重的0.5-1.0% (干態)。或者全部干料重量的0.2-0.5%
有機硅乳液型表面憎水劑用在表面防水處理時,加水5-10倍稀釋后涂刷或噴霧。
鼎成新材料FS-180是有機粉末憎水劑,防水劑粉末,和瓦克POWDER D,SHP50防水劑粉末同類,自由流動性粉末,設計應用于水泥基干拌材料,在勻質板防水劑,珍珠巖防水劑,飾面砂漿防水劑等領域廣泛應用。
典型性質 :
參數數值
外觀白色自由流動細粒
無結塊活性成分硅氧烷>94%
體積密度600g/l平均顆粒大小300μm
水溶液PH值PH=5.5.0-7.5
粒徑<500微米的顆粒分布率
儲存期12個月
特性和優點:
? 自由流動性白色粉末
? 增加水泥基材料的憎水性能
? 減少材料對水分的吸收
? 易于與粉狀材料混合
? 可在水中分散
? 耐堿
? 防止液態水通過表面或毛細管作用滲透入固化的水泥基材料
? 能大量地減少水泥基材料的吸水率,即使與水直接接觸長達24小時以上
? 建議添加量為干拌料重量比0.2%-1.0%,對材料抗壓強度幾乎不會有不良影響
南雄鼎成新材料FS180是一種新型的粉末狀憎水劑,采用易溶于水的保護膠體和抗結塊劑,通過噴霧干燥將包裹后獲得。當砂漿加水拌合后,FS180的保護膠體外殼就會迅速溶解于水并釋放出包裹的,使其再分散到拌合水
FS180的應用性:
1.FS180的對外保溫系統抹面砂漿濕粘結強度的改善和吸水量的降低
2.瓷磚填縫劑
目前越來越多的瓷磚填縫劑通過添加有機硅干粉憎水劑來防止填縫劑被酸性清洗劑洗掉,瓷磚填縫劑的一個重要作用就是防止水分浸入基層,從而保證瓷磚的長久粘貼
3.砂漿內部的憎水效果
為了觀察FS180在水泥砂漿內部的憎水效果,我們分別采用添加了0.4%(固體干重)FS180與同等體積砂漿制作了水泥砂漿試塊,敲開后滴上水滴以觀察砂漿內部的憎水情況。顯然,在添加了FS180的砂漿試塊內部形成了水珠,而在添加傳統憎水劑的砂漿試塊內部形成了明顯擴散的水跡。這說明FA-180使抹灰砂漿的整體防水能力獲得了極大的改善。作為憎水添加劑,能用于水泥及礦物為原料的干拌砂漿系統,阻止材料中毛細管/孔對水的吸收,極大地降低基材的吸水率,給材料提供很好的憎水性能。
4.外墻膩子
膩子在建筑涂裝過程中的作用主要有兩個:一是消除涂裝基層的表面缺陷,提高基層的平整度;5有效物含量:≧40%含固量:≧25%貯存穩定性:12個月適用于基材表面憎水劑,如水泥基材外墻憎水劑,水泥樓頂憎水劑,衛生間憎水劑,氧化鎂板材憎水劑,陶瓷憎水劑,直接兌稀7-10后在干燥的基材表面噴涂或涂刷。二是在基層與涂膜之間起著粘合過渡作用。對于外墻膩子來說,其耐水性能的優良對于保證涂料的長期耐久性至關重要。但是,簡單地使用某些憎水性添加劑可能會對膩子的粘結性能產生影響。通過實驗驗證,添加0.2-0.5%的FS-1800配方對膩子與涂層的粘結性能無論是干養護還是濕養護均沒有明顯的作用。
5、 FS-180的憎水性
從實驗FS-180可以看出,當FS-180摻量超過0.1%時吸水率開始下降;在0.15%到0.2%之間,吸水量下降的幅度為顯著;南雄鼎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生產有機硅防水劑(有機硅憎水劑)(硅油疏水劑),廣泛應用于各類涂料防水添加劑,建材憎水劑,保溫材料防水劑以及汽車濾清器中的醇溶性油水分離器-濾紙的疏水處理。當摻量超過0.5%后,24小時內的吸水量幾乎接近于零。通過實驗對比空白砂漿與摻0.2%FA180的砂漿在24小時內的變化得知,與空白砂漿相比,FS-180不僅明顯降低了砂漿的吸水量,而且從曲線的終的發展趨勢上看其24小時后吸水量也明顯減緩。
南雄鼎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生產有機硅乳液防水劑,干粉憎水劑,有機硅季銨鹽抗菌劑的廠家,公司位于廣東省南雄市珠璣工業園。
以下介紹下南雄珠璣的歷史:
唐、宋末年,中原內地頻仍,不少氏族為避和自然災害,紛紛經江西南安( 大余) 越梅嶺南來。在古時,嶺南地區為煙瘴之地和官宦貶謫之所。這些先民在兵荒馬亂中,扶老攜幼,歷盡艱險,來到南雄珠璣巷。他們不熟悉嶺南各種情況,不敢貿然再南下,只好在此安頓下來,重新創業。居住數年或數十年,他們逐漸適應了嶺南地區氣候和生活習慣之后,才逐步南遷珠江三角洲。故那里的許多名人望族,都把珠璣巷稱為“七百年前桑梓鄉”。作為綠色環保涂裝產品解決方案服務商,龍湖科技致力于綠色環保理念的推廣,與包括JRS、巴斯夫、陶氏、瓦克在內的多家化學品生產商建立了穩固的戰略合作關系。
唐、宋末年,中原內地頻仍,不少氏族為避和自然災害,紛紛經江西南安( 大余) 越梅嶺南來。在古時,嶺南地區為煙瘴之地和官宦貶謫之所。這些先民在兵荒馬亂中,扶老攜幼,歷盡艱險,來到南雄珠璣巷。他們不熟悉嶺南各種情況,不敢貿然再南下,只好在此安頓下來,重新創業。居住數年或數十年,他們逐漸適應了嶺南地區氣候和生活習慣之后,才逐步南遷珠江三角洲。故那里的許多名人望族,都把珠璣巷稱為“七百年前桑梓鄉”。保護建筑物和結構不受濕氣和水的侵入對于其長期耐久性是十分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