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司基本資料信息
|
四輪滾動導衛結構復雜,其內部油路、水路走向也比較復雜,制造原因,導衛盒體有鑄造缺陷加工不當,造成油路、水路相通,使潤滑和冷卻功能相混,導衛無法使用。針對鑄造砂眼問題,采取了以下方法修復:先把盒體砂眼處
鏜孔,然后鑲套,將油路、水路隔開;同時,采取鉆孔鑲入銷子方法對其它水路與油路相通處進行修復。2個結構變為1個結構,安裝簡單,減少了在線調整和更換時間,提高軋機作業率,滿足了軋機對導衛的使用要求。切分軋制導衛系統使用初期,即出現了四輪滾動導衛不能正常運行、滾動導衛導輪頻繁損壞、切分機架處經常堆鋼、出口導管處粉塵嚴重影響操作等問題,直接影響了生產,并使備件成本居高不下。
解決成品道次頂出口技術措施: ①嚴格控制各道次料型尺寸,與工藝尺寸相比,粗軋末架控制在±1mm以內,中軋末架料型尺寸控制在±0.5mm以內,精軋各道次控制在±0.1mm以內。造成16、17堆鋼,小鐵塊也容易在過1橋上帶進導衛而引起堆鋼。 ②嚴格控制K4、K3道次導衛導輥間隙,要求比正常生產料型小0~0.5mm,確保安裝對中。 ③改進成品道次出口導管內腔尺寸,由Φ30mm減小至Φ24mm,使舌頭盡量貼近變形區,提高導向性。 ④出口導衛安裝時保證導管與上下軋槽間距一致,同時保證水平度。
80萬噸棒材軋鋼生產線工藝技術操作規程之原料技術條件: 連鑄方坯的檢查驗收應符合YB/T2011的規定,其主要技術條件有:1.連鑄坯端部的切斜不得大于二十毫米。2. 連鑄坯長度長為十二米,短為六米,長度公差為+七十毫米。必須保證進出口導衛的調整是良好的,整個軋制系統良好,才能順利達產。3.連鑄坯表面不得有肉眼可見的裂紋、重皮、結疤、夾雜、深度或高度大于3毫米的劃痕、壓痕、擦傷、氣孔、皺i紋、冷濺、耳子、凸塊、凹坑和深度大于2mm發紋。連鑄坯橫截面不得有縮孔、皮下氣泡。4. 連鑄坯鼓肚高度不得超過連鑄坯邊長的允許正偏差。5. 連鑄坯不得有明顯的扭轉。6. 連鑄坯端部因剪切變形造成的寬長不得大于邊長的百分之十。7. 連鑄方坯邊長一百五十毫米,邊長允許公差±五點零毫米,對角線允許公差≯七點零毫米。8. 連鑄坯的彎曲度每米不得大于二十毫米,總彎曲度不得大于總長的百分之二。9. 連鑄坯表面缺陷必須清除。清除應沿縱向清除,清除寬度不得小于深度的6倍,長度不得小于深度的8倍,表面清除的深度不得大于連鑄坯厚度的百分之十,兩相對面清除深度之和不得大于厚度的百分之十五,清除深度自實際尺寸算起。10. 鋼坯的化學成分應符合GB1499的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