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司基本資料信息
|
水產養殖尾水處理系統還包括過流通道,所述過流通道靠近所述沉淀池的一側壁上開設有第-排水口,所述第-排水口連通所述沉淀池設置,所述過流通道靠近所述精濾區的一側壁的上端開設有第二排水口,所述第二排水口連通所述精濾池設置,所述過流通道內位于所述第-排水口和所述第二排水口之間填充有過濾海綿。
優選地,所述精濾池還包括豎擋板,所述豎擋板自所述精濾池的頂壁向下延伸且間隔所述精濾池的底壁設置,以將所述精濾池分隔成相互連通的第-精濾區和第二精濾區,所述第二精濾區遠離所述第-精濾區的一側壁的上端開設有第三排水口,所述第三排水口連通所述滅菌池設置;
所述精濾組件對應包括第-精濾組件和第二精濾組件,所述第-精濾組件為多個沿上下向間隔設置的珊瑚石過濾板;和/或,所述第二精濾組件為多個沿上下向間隔設置的活性炭過濾板。
優選地,所述滅菌組件為滅菌劑發生器或者紫外燈發生器。
漁稻共作尾水處理模式
采用漁農綜合循環利用模式,使養殖尾水處理與稻漁共作相結合。養殖尾水直接進入稻田。稻田中養殖魚、蝦、蟹等經濟動物,消除田間雜草和水稻害蟲,并疏松土壤;水稻吸收氮、磷等營養元素凈化水體,凈化后的水體再次進入養殖系統進行循環利用,形成一個閉合的“稻-漁”互利共生良性生態循環系統,實現“一水多用、生態循環”。
工藝流程及處理要求:養殖池塘→稻田→養殖池塘。要求養殖用水循環使用。
面積配比:池塘養殖條件下,每2000~5000公斤產量配套10~15畝稻田。
適用淡水池塘、淡水養殖工程設施養殖尾水處理。
工廠化養殖尾水處理模式
該模式主要通過生物調控、物理調控、化學調控等方式進行循環水分流處理。
適用于海水工廠化養殖。
水稻漁耦合尾水處理模式
利用“海水養殖+海水稻種植”尾水處理模式可以構建“海水池塘+稻漁共生”“海水設施養殖+稻漁共作”等形式,是典型的漁農綜合循環利用模式。“海水養殖+海水稻種植”將池塘養殖排污尾水處理及“跑道魚”等設施轉型分區式養殖尾水處理模式與稻漁共作相結合。
工藝流程及處理要求:池塘、跑道設施養殖→集污管道→海水稻田→池塘、跑道設施。養殖尾水治理設施占比面積:每個流水槽(或相同產量的排污池塘)配套10~15畝稻田。
適用于鹽度1.2%以下的排放水與海水稻田耦合,高于1.2%以上的排放水需要稀釋鹽度后方能進行耦合。
畜禽養殖廢水的危害
1、畜禽養殖廢水的水質水量變化大,懸浮物多、有機物濃度高、氨氮濃度高、含有重金屬、致病菌并有惡臭。
2、大量懸浮物沉淀,會使土壤孔隙堵塞,造成土壤透氣、透水性下降;
3、畜禽飼料常有的鋅、銅等重金屬則易在土壤中積累,導致土壤重金屬超標,不僅影響作物生長,還會對土壤本身產生影響;
4、高濃度有機物及氨氮,會使土壤養分失衡,導致土壤板結、鹽化,消耗水體溶解氧,會引起水體發黑、變臭;
5、畜禽糞尿排泄物帶有的致病微生物通過水源或蚊蠅傳播,易引起感l染,甚至引發疫情;
6、畜禽糞尿排泄物伴有的硫l化氫、氨氮等有害氣體,會產生胺、硫等惡臭氣體,嚴重影響周邊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