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司基本資料信息
|
工博會為基點 眺望工業生態未來
在本屆中國工博會中,智能、互聯當仁不讓地成為了的關鍵詞,貫穿每一個展,同樣的,這也將成為整個制造業發展的潮流趨勢。在展會中可以看到,即使是數控機床、機械加工等傳統工業,也在嘗試著引進智能互聯的元素,改進設備和工作環境;而一些在芯片、材料和能源方面擁有上游技術核心競爭力的企業,為了緊隨制造業發展的整體趨勢,也更多地在展會中與合作伙伴積極互動,用更為直觀的方式展現了自己在產業全價值鏈智能化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對于許多工業熱詞,非讀者和觀眾可能并不明晰,帶著這樣的疑問《澎湃新聞》的記者向攜新品而來的國家電網公司尋求。“什么是數字孿生?”,展區工作人員形象的描述道:“想象一下,在平行的數字世界,有一個和你一模一樣的雙胞胎兄弟,他孕育、出生、成長、工作、退休的每個階段,都與真實世界里的你完全同步。這個數字世界里的雙胞胎兄弟甚至還會去未來看一看,告訴你未來可能會生什么病、怎樣預防和、在健康方面如何花錢。”通過媒體的報道,讓更加廣泛的人群理解到工業技術的奧秘。
通過工博會可以看出,從目前AI在工業領域的應用來看,應用的也是落地的,毫無疑問是機器視覺相關的各種解決方案。日立公司的展臺技術人員給記者演示了其“現場作業支援系列解決方案”,其核心也是機器視覺。在過去,工人進行各種安裝操作是采用紙質的作業指導系統,不僅浪費耗材、容易出錯,而且無法監督作業進度,無法進行事后分析等。有了基于機器視覺的可視化作業系統,利用AI,可以進行數字化現場作業指導,從作業動作中自動識別出錯誤并進行糾正,提升良品率。
周全之外,工博會防控更體現出有溫度的另一面。比如,為盡量減少觀眾入場等候時間,場館增加了30%以上的入場通道;為滿足未提前預約的觀眾,讓他們不至于吃閉門羹,場館入口處設立專門窗口,允許持本人原件的觀眾,在做好必要信息錄入、其身份可追溯的情況下,可現場臨時制證入館;為服務好觀眾,組織方配備了足夠的防疫物資,在入口處及時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