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司基本資料信息
|
|||||||||||||||||||||||||
機床衡量指標
機床本身質量的優(yōu)劣,直接影響所造機器的質量。衡量一臺機床的質量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要求工藝性好,系列化、通用化、標準化程度高,結構簡單,重量輕,工作可靠,生產率高等。
具體指標如下:
1、工藝的可能性工藝的可能性是指機床適應不同生產要求的能力。通用機床可以完成一定尺寸范圍內各種零件多工序加工,工藝的可能性較寬,因而結構相對復雜,適應于單件小批生產。機床只能完成一個或幾個零件的特定工序,其工藝的可能性較窄,適用于大批量生產,可以提高生產率,保證加工質量,簡化機床結構,降低機床成本。
2、精度和表面粗糙度要保證被加工零件的精度和表面粗糙度,機床本身必須具備一定的幾何精度、運動精度、傳動精度和動態(tài)精度。幾何精度是指機床在不運轉時部件間相互位置精度和主要零件的形狀精度、位置精度。機床的幾何精度對加工精度有重要的影響,因此是評定機床精度的主要指標。運動精度是指機床在以工作速度運轉時主要零部件的幾何位置精度,幾何位置的變化量越大,運動精度越低。傳動精度是指機床傳動鏈各末端執(zhí)行件之間運動的協(xié)調性和均勻性。以上三種精度指標都是在空載條件下檢測的,為反映機床的性能,必須要求機床有一定的動態(tài)精度和溫升作用下主要零部件的形狀、位置精度。影響動態(tài)精度的主要因素有機床的剛度、抗振性和熱變形等。

機床輔助運動
輔助運動主要包括刀具或工件的快速趨近和退出、機床部件位置的調整、工件分度、刀架轉位、送夾料,啟動、變速、換向、停止和自動換刀等運動。評價機床技術性能的指標終可歸結為加工精度和生產效率。加工精度包括被加工工件的尺寸精度、形狀精度、位置精度、表面質量和機床的精度保持性。生產效率涉及切削加工時間和輔助時間,以及機床的自動化程度和工作可靠性。這些指標一方面取決于機床的靜態(tài)特性,如靜態(tài)幾何精度和剛度;而另一方面與機床的動態(tài)特性,如運動精度、動剛度、熱變形和噪聲等關系更大。

機床的基本組成
1.動力源
為機床提供動力(功率)和運動的驅動部分,如各種交流電動 機、直流電動機和液壓傳動系統(tǒng)的液壓泵、液壓馬達等。
2.傳動系統(tǒng) 包括主傳動系統(tǒng)、進給傳動系統(tǒng)和其它運動的傳動系統(tǒng),如 變速箱、進給箱等部件,有些機床主軸組件與變速箱合在一起成.工作部件
(1)與終實現切削加工的主運動和進給運動有關的執(zhí)行部件;
(2)與工件和刀具安裝及調整有關的部件或裝置; (3)與上述部件或裝置有關的分度、轉位、定位機構和操縱機構等。
5.控制系統(tǒng) 用于控制各工作部件的正常工作,主要是電氣控制系統(tǒng),有些 機床局部采用液壓或氣動控制系統(tǒng)。數控機床則是數控系統(tǒng),它包 括數控裝置、主軸和進給的伺服控制系統(tǒng)(伺服單元)、可編程序控制 器和輸入輸出裝置等。 為主軸箱。 3.支承件 用于安裝和支承其它固定的或運動的部件,承受其重力和切 削力,如床身、底座、立柱等。支承件是機床的基礎構件,亦稱 機床大件或基礎件。
6.冷卻系統(tǒng) 用于對加工工件、刀具及機床的某些發(fā)熱部位進行冷卻。
7.潤滑系統(tǒng) 用于對機床的運動副(如軸承、導軌等)進行潤滑,以減小 摩擦、磨損和發(fā)熱。
8.其它裝置 如排屑裝置、自動測量裝置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