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司基本資料信息
|
冷鏈物流要發展就要從冷鏈市場上下游的整體規劃和整合這個關鍵問題入手,建立一個能滿足消費者、供應商和零售商三方面需求的、一體化的冷鏈物流模式。
整合冷鏈必須著手于建立一個基于整合冷鏈市場現有資源,為冷鏈市場提供一體化服務的平臺,這個平臺可以通過現代化信息技術、網絡技術以及先進的全溫層配送解決方案,為冷鏈市場發展提供了一種全新模式,從而在節約社會資源、降低物流成本、提高了效率、減少社會環境污染的同時,創造企業效益。
這個公共服務平臺分為三個層次:網絡平臺、信息化服務中心、實體物流網絡
1、建立冷鏈物流公共信息平臺與冷鏈應用服務網絡平臺。
整合冷鏈物流從上游供應商到下游用戶各個環節,將冷鏈物流的產品供需資源的數據庫與冷鏈物流行業商業資源的數據組織起來,為供需雙方及冷鏈物流等各環節服務、設備提供商等各方,方便、及時、準確的提供:信息共享、交互、全程交易、決策支持、數據挖掘等功能,從而建立面向交易、綜合服務的冷鏈物流行業完全電子商務。
2、整合現有冷鏈資源,為冷鏈個環節企業、服務商提供gao效的信息化解決方案,提升冷鏈物流效率,節約社會資源。通過推進現代先進物流信息技術的應用(如RFID、GNSS、GIS、GPS等技術),實現數據的采集與應用,提高冷鏈物流的作業效率,降低冷鏈物流成本。根據冷鏈物流企業特點及信息化需求狀況,針對不同的應用主體,研究論證并建立相關信息化系統。
3、實現冷鏈物流實體平臺的建設,整合現有社會冷鏈資源,結合新型冷藏倉儲、運輸技術、材料等(例如蓄冷保溫箱)、先進的物流作業方法,運用科學、先進的物流管理方法與商業模式,優化冷鏈物流實體網絡,探討及建立新型gao效的冷鏈物流業務模式。
冷鏈物流的特點主要有“四高”高利潤高投入、作業要求高、技術要求高和相關政策法規要求高,這就決定了該行業具有高資金,高技術的門檻,是一種技術密集型和資金密集型的行業。
高投入高利潤,需要投資冷庫、冷藏車等基礎設施、設備,是一般庫房和干貨車輛的3至5倍。冷冷鏈物流作為物流業務中基礎設施、技術含量都很高的高duan物流,其利潤回報也是非常可觀的。
作業要求高,對食品類產品的產地進行嚴格管理、zhui蹤,對于特定的商品,需要追溯原產地。冷庫對溫度控制很嚴格,使用帶有溫度傳感器的RFID進行全程溫度控制,出入庫作業要求高。
技術要求高,冷鏈所包含的制冷技術、保溫技術、產品質量變化機理和溫度控制及監測等技術是支撐冷鏈的技術基礎。冷鏈管理必須從產品的生產、儲存、運輸、銷售等諸多環節進行控制。
政策法規要求高,新《食品安全法》還就食品運輸問題做了特別闡述,關注食品在整個供應流程中的安全監控,要求冷鏈不能斷裂,在食物貯藏、配送過程中,應始終處于受控的低溫狀態。安全性要求對物流商的資質、硬件、軟件,以及IT信息技術提出了更高要求。
佳運冷鏈倉主要業務包括倉儲保管、初步加工、產品展示等,作業功能區包括理貨區、暫存區、常溫區、陰涼區、冷藏區、低溫冷凍區、展示區、流通加工區、揀貨區、廢物集中區、商務區等,需要分析冷鏈物流中心的功能區域、設備布局、物流走向和運作流程,依據各功能區域之間物流的數據分析尋找內部物流頻繁的區域以及物流相對較少的區域,確定各作業功能區的密切程度,再結合作業單位的可規劃利用面積,合理設計布局、模擬運行,以確定相對合理的冷鏈倉儲解決方案。
公共化設計
公共化與通用化立足點不同,后者立足于需求對建筑形制與結構的關注,前者則更關注客戶端的使用效率和成本優化。冷庫的公共化設計主要包括以下兩方面的內容。
◆模塊結構,是指規劃小單位面積庫房,形成庫房模塊,以單體模塊和模塊規模計算、設計和配置基礎建筑形制空間,如:設施裝備空間、冷量空間、交通空間、管線空間等,即模塊化地配置空間條件。這有助于冷庫使用者有效核算,并設計合理的使用空間和運營邏輯。
◆自主組合和自主配套,是指冷庫投資方并不參與冷庫模塊庫房的組合和內部配套,由使用者或承租者自主完成,或產權人不主動參與。原因在于,在整個行業與市場尚未形成客觀公平的標準前提下,那怕是簡單的建筑或裝備先期投入都會被客戶方認定為“趨利壓榨”,造成成本價格無法實現。因此,投資方只負責基礎模塊投建和配置是目前較為現實的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