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司基本資料信息
|
科技館的重要意義
“科技館是參與性和互動性較強的場館,它跟博物館的區別在于鼓勵民眾參與。青少年對科學精神、科學過程和科學思想的啟迪、探索,需要科技輔導員的引導。”廖紅說。
“90后”的張哲僑是山西省科學技術館的一名科技輔導員,在工作三年多的時間里,他針對不同年齡階段的青少年,有著自己獨特的講解方式。“我會通過歌曲、古詩、角色扮演、展品背后科學家的故事等來吸引青少年的注意力,將難以理解的知識用有趣的方式變得簡單,讓他們更容易理解。”
“青少年走進科技館,在參觀科技展品時,我要做的不是告訴他們這些科學知識,而是引導他們自己去發現,這個更有意義。”張哲僑說,激發青少年止步地探索科學世界,加強科普工作,是他作為科技輔導員的責任。
20世紀初葉,1937年在法國巴黎世界博覽會的基礎上,建立起的“發現宮”成為現代科學技術博物館——即科學和技術(或稱科學技術館)的形態。它的創建者,諾貝爾物理獎獲得者讓?提出:科技博物館應該把人們的注意力都吸引到科學技術發展的過程上,以培養科學精神的教育思想。讓?主張以教育和實驗為標志的新教育理念又一次推動了科技博物館展教方式的變革。“發現宮”的建成徹底放棄了傳統博物館的“收藏”功能,成為完全以教育和實驗為目的新型科普教育場館。讓?這種新的教育理念,開創了科技博物館歷全新境界,迅速影響著世界的許多國家,成為20世紀大多數工業化國家建設科技博物館仿效的典型,是現代科學和技術中心(科學技術館)比較流行的展教形態。
二次大戰后,科學技術的發展成為推動人類社會文明進步的強勁動力。世界各國對科技事業發展高度重視,大力開展科學技術知識普及,在提高國民的科學文化素質,開發人力資源上下功夫。世界發達國家紛紛建立科學中心或科學技術館,這期間有代表性的科技館是美國舊金山探索館。舊金山探索館的出現解決了基于以美國為代表的青少年對基礎學科的不感興趣和基礎教育所處的困境,通過互動展品的動態演示,激發公眾興趣的探究性學習法。
從幾百年的科技館發展歷程中不難看出,科技館的誕生和發展是科學技術普及對社會發展的重要性日益凸現的結果,科技館的工作也是以普及科學知識,提高公眾的科學素質為目的,由此,也決定了科技館提高公眾科學素質的重要地位。
科技館在當代科普教育中的地位
當代科普教育的特點
科普教育的形態和模式是一個歷史的、動態的過程,其形成和發展與社會經濟發展水平、人均消費水平、人均受教育水平、自由時間支配水平等因素存在較高的相關性。
在知識的信息時代,學科交叉分化不斷綜合,新的綜合學科不斷出現,一個人不可能具備所有的科技知識,但是必須具備科學的思想和科學的精神。因此當前科普教育的重點應突出科學方法的傳授、科學精神和科學思想的培育,并強化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