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司基本資料信息
|
|||||||||||||||||||||||||
格限制。2004年后,由于美國波音787和歐洲空客380投入生產,需要大量碳纖維,導致國際碳纖維市場供不應求,價格暴漲,對我國碳纖維復合材料產業造成沖擊。
但中國國內也正掀起一股碳纖維產業熱

據不完全統計,至2009年3月,國內有數十家企業介入碳纖維或PAN原絲生產,已建成碳纖維年生產能力3000多t,在建1.4萬t,計劃2011年前動工建設1.5萬t,已投入資金數十億元,規劃能力為8萬~10萬t。目前國內投資碳纖維熱度不減,幾乎每月都能聽到新的碳纖維項目出現的消息。中國掀起一股碳纖維投資熱潮,一方面預示中國的碳纖維產業將有快速發展,有可能成為碳纖維生產大國以至強國;另一方面則隱含著巨大風險。使其作為高性能發動機熱端部件和使用于高超聲速飛行器熱防護系統具有其它材料難以比擬的優勢。筆者認為,在碳纖維產業化建設中,要十分注意有序發展,控制規模,規避風險。
我們相信,中國的碳纖維產業能夠沖出中國,走向世界!

盡管碳纖維生產流程相對較短,但生產壁壘很高,其中碳纖維原絲的生產壁壘是難中之難,具體表現在碳纖維原絲的噴絲工藝、聚腈聚合工藝、腈與溶劑及引發劑的配比等。目前世界碳纖維技術主要掌握在日本的東麗公司、東邦Tenax集團和三菱人造絲集團,這三家企業技術嚴格保密,工藝難以外露,


根據產品規格的不同,碳纖維目前被劃分為宇航級和工業級兩類,亦稱為小絲束和大絲束。通常把48K以上碳纖維稱為大絲束碳纖維,包括48K、60K、120K、360K和480K等。近期國內有多家企業擬建或正在建設碳纖維生產裝置,如安徽蚌埠燈芯絨集團與華源集團合作建設安徽華皖碳纖維有限公司一期500t/aPAN原絲和200t/a碳纖維工程,于2005年初建成投產,總投資超過2億元。宇航級碳纖維初期以1K、3K、6K為主,逐漸發展為12K和24K,主要應用于和高技術,以及體育休閑用品,像飛機、、火箭、和釣魚桿、高爾夫球桿、網球拍等。比如一架空客A380需耗用30噸碳纖維、一架
在復合材料大家族中,纖維增強材料一直是人們關注的焦點。自玻璃纖維與有機樹脂復合的玻璃鋼問世以來,碳纖維、陶瓷纖維以及硼纖維增強的復合材料相繼研制成功,性能不斷得到改進,使其復合材料領域呈現出一派勃勃生機。
碳纖維板是將同一方向排列的碳素纖維使用樹脂浸潤硬化形成碳纖維板材,能有效解決多層碳纖維布施工困難和工程量大的問題,補果好,施工便捷。采用碳纖維原料與良好基本樹脂,碳纖維板材具有拉伸強度高、耐腐蝕性、抗震性、抗沖擊性等良好性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