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司基本資料信息
|
與其花購買這樣的所謂特殊避雷針來保護建筑物,還不如按照滾球法的科學原理,對現場仔細勘察,精心設計、計算和校驗,老老實實按照國家規范進行現場施工,用普通的避雷針、避雷帶等接閃器,把該防護的地方都做到位,這樣就能達到既又經濟實惠的目的。
云南防雷工程哪家好,防雷設計,防雷檢測哪家,云南超越電氣工程有限公司,我公司承接防雷接地施工,避雷保護設計,建筑防雷設施安裝,歡迎來電咨詢!
單支避雷針的保護范圍在DL/T620-997《交流電氣裝置的過電壓保護和絕緣配合》標準中有所規定;“滾球法”是國際電工委會(IEC)推薦的接閃器保護范圍計算方法之一。富蘭克林把這種避雷裝置:把一根數米長的細鐵棒固定在高大建筑物的頂端,在鐵棒與建筑物之間用絕緣體隔開。我國建筑防雷規范GB50057-1994Z中也把“滾球法”強制作為計算避雷針保護范圍的方法。滾球法是以hR為半徑的一個球體沿需要防止擊雷的部位滾動,當球體只觸及接閃器(包括被用作接閃器的金屬物)或只觸及接閃器和地面(包括與大地接觸并能承受雷擊的金屬物),而不觸及需要保護的部位時,則該部分就得到接閃器的保護。近幾年來,中規定的“滾球法”也開始得到行業的認同,但在實際運用中“滾球法”也碰到一些問題,特別是在計算天面避雷針保護范圍的時候。總的來說這二種算法各有特點,一般高層建筑更多的使用“滾球法”。
避雷針具有一定的保護作用。“折線法”的主要特點是設計直觀,計算簡便,可節省投資,但不適用于高度大于20m的建筑物。保護范圍的計算方法是由運行經驗和實驗室模型試驗結果確定的。工程設計中常用的方法是認為保護半徑是避雷針高度的函數。據中國的規范規定,單支避雷針的保護范圍是一個錐體(見圖)。高度為h的避雷針,其在地面上的保護半徑r=1.5h;在被保護物高度hx的水平面上,其保護半徑rx為當hx≥時,rx=(h-hx)P=h0P當hx< 時, rx=(1.5h-2hx)P當h≤30m時,P=1當30≤h≤120m時,60年代以來,又提出了計算避雷針保護范圍的擊距法,認為保護范圍還受雷電流大小的影響。但迄今為止,還沒有一種為各國科學家和工程師公認的、計算保護范圍的完善方法。
現代避雷針是美國科學家富蘭克林發明的。我國舊式民房一般高度在10m以下,避雷帶和避雷網的高度與房高相同,安裝的短針防雷其高度為1~2m,它們引起的散擊現象不明顯。富蘭克林認為閃電是一種放電現象。為了證明這一點,他在1752年7月的一個雷雨天,冒著被雷擊的危險,將一個系著長長金屬導線的風箏放飛進雷雨云中,在金屬線末端拴了一串銀鑰匙。當雷電發生時,富蘭克林手接近鑰匙,鑰匙上迸出一串電火花。手上還有麻木感。幸虧這次傳下來的閃電比較弱,富蘭克林沒有受傷。注意:這個試驗是很危險的,千萬不要擅自嘗試。1753年,俄國電學家利赫曼為了驗證富蘭克林的實驗,不幸被雷死,這是做雷電實驗的一個犧牲者。